近期,一张图片

在小编的朋友圈引发热议

这一幕背后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67岁的谢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好多年了,今年年初,他突然感觉左脚使不上劲,不能站立,左手也抬不起来。送到常州一院后,医生诊断他患了脑梗死

经对症治疗,病情虽然趋于平稳,但吞咽、言语、肢体活动等能力明显下降,谢大爷的情绪非常低落。为帮助他更好地恢复,医生将其转至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

脑梗死会引发功能障碍?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因致死、致残率高,恢复率低,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脑梗死形成后可能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如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走路、手不能动)、感觉功能障碍(走路有踩棉花样感)、认知功能障碍(不记得近期发生的事情、做事注意力没法集中)、吞咽和言语功能障碍(吃东西总是呛、口齿不清)、情绪情感障碍(抑郁,严重者甚至自杀)等。

药物对脑梗后遗症的作用非常有限,但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可以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考虑谢大爷的运动、感觉、认知、吞咽等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一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商定康复治疗方案。

一、物理治疗

1. GCT整体控制-绳带技术

通过特定的绳带缠绕方法锻炼神经受损伤的患侧肢体,帮助恢复感觉,矫正姿势,达到重建神经网络的作用。

2.肌内效贴

将肌内效贴粘敷于人体表面,刺激皮肤,增强关节本体感觉,促进脑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二、作业疗法

1、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近年来应用于上肢功能康复的新方法。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运动训练,结合生动的虚拟画面,帮助上肢运动障碍患者(神经损伤导致)重塑脑神经功能。

① 治疗前

② 治疗3周后

2. 镜像+功能性电刺激

镜像疗法是目前用于上肢偏瘫治疗的新技术之一。首先,让患者的健侧肢体做运动,通过镜子产生患肢运动的错觉,再以错觉引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运动想象,达到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一块或多块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实现运动功能恢复

镜像与功能性电刺激的结合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三、认知功能康复

借助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设备,训练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常州一院康复医学科在国内率先汉化约翰霍普金斯认知评估量表,并将其使用于神经重症患者。目前,该量表已被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国内著名医疗机构应用。

四、吞咽功能康复

吞咽障碍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吞咽启动,同时配合头颈控制、呼吸、吞咽器官感觉及运动、摄食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造影评估是国际上通用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康复医学科在常州市率先开展吞咽造影检查,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

经过一个半月的综合康复治疗,谢大爷恢复顺利。如今,他每天都能和家人开心地聊天,吃饭、喝水也不需要担心了,偶尔还能起来走两步路。

“谢谢张主任,我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后的生活准备在床上度过。感谢你们团队,让我重拾健康,并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谢大爷握着张一的手说 。

张一主任医师提醒

1、市民如发生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喝水呛咳等症状,尽早至医院就诊

2、早期的神经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一旦解除生命危险,建议尽早、反复开展模式化康复训练。

3、脑梗死后的康复治疗应至正规医疗机构开展,切忌选择错误的锻炼方法,否则可能造成损伤、疼痛等不适症状,阻碍康复的进程。

文字| 张翔

图片| 康复医学科、宣传科

专业审核| 张一

编辑| 冯凯

(点击图片参加大赛)

“五一”劳动节门诊安排

1、5月1日(周三,劳动节)、5月2日(周四)、5月3日(周五)、5月4日(周六)全院放假四天。

2、4月28日(周日)、5月5日(周日)全院上班不休息。所有专科门诊开诊。

3、5月1日(周三,劳动节)、5月2日(周四)、5月3日(周五),专家专科门诊开诊。

4、5月4日(周六),周六门诊照常开诊。

5、5月6日(周一)起全院正常上班。

►【收藏】突发脑卒中,除拨打120外,这些救命知识你也要Get

►“好故事、好照片”大赛,常州一院喊你来参加!

►产检需要注意啥,有哪些误区,常州一院专家来支招!

►年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没把它当回事,多年后竟然……

►喉咙肿痛竟然"要命",专家提醒,这几种常见病,千万警惕!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