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个性的不同,很大层面上属于文化输出的不同。很多人都会很喜欢普拉多这款车型,又有人会嫌弃它2.7L的车型太过小气那么大的一款SUV,最大马力才163PS,有辱硬汉的造型。

所以如今普拉多只剩3.5L车型了,但是280PS的功率跟同级别的美系SUV比就差得多了,比如福特探险者高达356PS的最大马力,在很多人眼里可是比普拉多霸气得多的存在。不过说实话,美国人的文化还真不一定适合我们。

我最近一本一本不停地看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他的小说很具有东方审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缩影。不过以前我更爱看大气粗犷的美国文化,比如漫威的超级英雄,还有阿汤哥的《碟中谍》。

它们其实都是美国文化的投影,激情、大气,追求极限、不拘小节。我觉得美国车也是这样,比如探险者就是如此文化下诞生的美味SUV。

美国大车很容易让人想起长期在美国市场霸榜的皮卡,比如福特F系列皮卡,雪佛兰Silverado皮卡等,隐隐之中探险者很有其中的味道。

case1、美国广阔的土地和平原

美国中部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东西宽640公里,南北长2400公里,对于美国来说越野性能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强大的奔袭能力反而有着异常的地位。

普拉多这种类型SUV并不适合美国人的口味,它们要的是动力凶猛的大车,而356PS马力的探险者或许都只能算入门。

探险者车长5米多,车重高达2.3吨多,如此庞大的怪物百公里加速才7.34S!不过这不包括2.3T的探险者,野马身上同款的2.3T发动机,对于探险者来说只是应付中国市场的一个手段,并不是这款车的真正表现。

而探险者车身结构为承载式,配合适时四驱系统只能说是可以应付一些复杂地形的能力,但真正要它像普拉多那样征服地形,那绝对不是它的强项。而美国的地形环境造就它更能跑,也乘坐更舒适的性格。

case2、美国油价只是我们的一半

美国人钟情于大排量汽车,而且对直线加速赛乐此不疲,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油价低廉。

一个石油储备充足的国家是没必要设立排放税的,而且消费者更乐意买高排量、高油耗的车型以缩短长距离行驶的时间。

3.5T探险者超过15L/百公里的油耗,对于美国人来说根本无足挂齿,而且美国人的人均收入也比我们高上不少,油耗对他们的负担就更小了。

case3、美国车内饰粗糙?

很多人对美国车的评价就是:内饰粗糙。但我调查了2018美国人评选的十佳内饰,发现美国人倒不是真的偏爱粗糙,他们其实也会喜欢精致的内饰,比如保时捷帕拉梅拉,还有雷克萨斯LS。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他们的口味不单一。比如内饰第一名的是探界者,我觉得是属于简洁舒适类型的;还有第六名的领航员,那就是简洁大气类型的。

探界者和领航员内饰

探界者和领航员内饰

美国车的内饰虽然很多都粗糙,但都挺简洁的,探险者也是如此。一款售价如此高昂的SUV,内饰大面积的软塑料,老气十足。索尼的SYNC 3车机系统,界面看起来富有年代感。说好看真不至于,最多说它简洁。如果让国人设计肯定要比这个好。

case4、美国车故障率不低

探险者也是这样性格的车型,各种小毛病你都可能会遇到。但是美国人其实不在乎,因为美国基本属于人人都懂一些车的国情,至少修理一下小毛病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所以美国味道浓重的车都不是很在意这些小毛病。

上述都是探险者符合美国文化的一些特性,而很多特性其实同国内用车环境格格不入。

就拿汽车文化普及度来说吧,让国人检查汽车哪里出了问题,并自己解决基本相当于天方夜谭。除非是老出租司机、货车司机,正常家庭基本不存在这种能自己搞定的车主。

所以对于长途驾驶的车主来说可靠性比任何能力都更重要,尤其是穿越无人区等恶劣地形的情况下,就这点来说探险者就很不合适。

如果不是长途奔袭的情况,拥堵的中国城市路况让探险者强大的动力无处发挥。很多人都喊着2.3T野马是野驴,但5.0的谢尔比在中国没什么人买也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国人最多喊喊需要动力,但真正买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油耗也是很多人在乎的点,在中国油耗还是大多数人买车会考虑的属性,为了油耗放弃某些车型也是十分常见的。国内还经常有1公里多少毛的说法,不是真在乎油耗不会这样细致。

最最后是内饰的精致度,国内用车文化还处于最初阶段,大家对汽车的豪华感体现特别在乎,真皮座椅、氛围灯的兴起都是中国汽车文化的体现,粗糙的探险者内饰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就是精神折磨……

奔驰S级内饰

很多国人会被美国大SUV所吸引,因为强悍霸气的外观与国人的品味十分相符。但各国有各国的文化,我们生活在大中华,就不可能超脱世俗之外。超级英雄很快就会看腻了,但大米饭是很难有吃腻的那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