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演员唐国强,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和陈道明一样都是皇帝“专业户”出身。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有一个人与唐国强旗鼓相当,演技也不输陈道明,他的名字叫做马晓伟。
和如今小鲜肉和明星拼杀流量赚钱的时代不同,上个世纪的演艺圈完全得靠演技说话。
当时的马晓伟就是这么一号人,有颜值有演技,放到现在就是妥妥的硬实力演员。
他19岁便出道组CP,一部情感虐剧《海之恋》火遍全国。20岁扮演特工,游走敌营夺取情报。
之后还演过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琼瑶阿姨的《在水一方》。
圈内还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北有唐国强,南有马晓伟”,可见当时马晓伟的知名度。
不过马晓伟出人意料地下海从商,投资200万最终以破产收局。
重返演艺圈后频演“蒋介石”,还因演技过硬,被网友夸赞为“蒋介石专业户”。
马晓伟是改革开放后投身于商海的一个缩影,更是电影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01、天赋与勤奋
1961年,马晓伟生于江苏南京的,家庭条件很好,从小就不愁吃不愁喝。
他在南京六中读完了中学后,便在父母的安排下到了南京液压建厂当了一名工人。
可能现在大家会觉得当工人没啥了不起的,可放到那个年代却是实打实的“铁饭碗”。
不过,在国企工作了几年的马晓伟顿感人浮于事,再这么待下去只不过是虚度年华。
正值青年的他在当时是厂里的“文艺先锋”,人长得又帅又高,还是个文艺青年。
马晓伟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追寻自己的演艺梦想。
1977年,毫无演艺经历的马晓伟一次便考上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江苏省话剧团。
在团内勤学苦练两年后,马晓伟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当时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影视的发源地。
这里出过中国史上第一部体育题材影片,新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故事片。
陈冲、刘晓庆和唐国强等一众老戏骨都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渊源极深。
16岁马晓伟也同他们一般,在这个地方开启了自己演艺事业的第一步。
1979年,导演张铮找到了这位儒雅英俊的年轻少年,他想请他来演自己的一部新剧《小花》。
那一年是马晓伟刚刚进入上影厂的第一年,他既害怕又惊喜,没有犹豫便答应了张铮的要求。
影片上映后便拿下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影片,紧接着上影厂又让他出演电影《海之恋》。
马晓伟虽然依靠着帅气的外表和过人的天赋演好了他第一部作品,但他依旧还是紧张。
每次在片场面对着灯光、摄影机和员工,他之前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都会忘掉。
为了改正这个难题,马晓伟经常在吃饭时间拉着几个好朋友看他一个人在片场演戏。
张铮还透露说,当时连续一个星期,他都在剧组通宵练习,把他们折腾得够呛。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晓伟磨了一个月,总算把这个拍戏尴尬的问题给解决了。
02、另一条道路
解决完拍戏尴尬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
在新剧《海之恋》中,马晓伟有一幕感情戏需要和女主演拉着手在海边奔跑,亲吻。
当时那个时代的演员都十分保守,他一听到导演说要演这个桥段,羞涩得满脸通红。
拍戏时由于马晓伟不情愿演这个戏码,死活不拉女演员的手,导致NG了好几次。
导演赵焕章直接怒了,“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你不是演自己,而是演这个角色‘南下’!”
被导演责备的马晓伟干脆豁出去了,对着赵静就是一顿亲,看得赵焕章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
《海之恋》一波三折最终上映,英俊帅气的马晓伟和清纯的赵静也成了最早为人熟知的CP。
他们两人之间的虐恋让许多观众直言哭得纸巾都用完了,马晓伟也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次年,马晓伟顺势参演了赵焕章执导的《喜盈门》,他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憨厚鲁莽的年轻人。
彼时的导演赵焕章正值才华“大爆发”阶段,他连续三年拍摄的“农村三部曲”都获奖无数。
影片上映后很快刷新了中国的票房记录,荣获当年第五届百花奖和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趁热打铁,马晓伟接拍了许多部电影。
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马晓伟可以说几乎承包了整个荧幕:
《烦恼的喜事》中的何伟、《开枪,为他送行》中的梅宇宽、《青春万岁》中的苏君、《快乐的单身汉》中的刘铁、《代号213》中的肖剑峰、《一个女演员的梦》中的沙晓舟、《伴飞》中的裘剑飞、《开国大典》中的博居士、《在水一方》中的卢有文......
但马晓伟从不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影片的质量。
在《开枪,为他送行》中,马晓伟为了演好地下党“梅宇宽”,几乎吃不下饭。
“当时精神非常紧张,整个脸都肿了,饭都吃不下。导演每天从家里面带泡菜给我下饭。”
马晓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一致好评。放到现在几乎能够秒杀大半个影视圈男演员。
平时很少夸人的导演宋延明也对他赞不绝口,“我们看着小马一部戏比一部戏有长进。”
后来他甚至还受到了曹禺的邀约,让马晓伟出演他的作品,《雷雨》中的周萍。
曹禺和他的《雷雨》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必多言,跨界的马晓伟也在话剧界一时为人所知。
凭借在多部电视剧和电影中的表演,马晓伟在当时收获了无数的赞誉。
二十岁出头的马晓伟几乎可以用“粉妆玉琢”来形容,在当时一度成了万千少女心中的男神。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北有唐国强,南有马晓伟”这一金句传遍了整个演艺圈。
好景不长,八十年代末正是香港和外国电影的鼎盛时期,彼时中国电影在冲击下陷入了低谷。
当时便有许多当红的男女明星纷纷出国,或者下海经商,离开上影厂的演员也越来越多。
此刻的马晓伟已经许久没有新戏可拍,他虽然留恋这个家,但现实的压力还是让他屈服了。
1988年,马晓伟离开上影厂,他先是与一位香港女子结婚,赴香港定居。
后来跑到了珠海,投资200万创建了一个电脑研发集团。
商界如战场,不懂得管理策略和经营战略的马晓伟很快便吃到了苦头。
这位当红演员投资的公司没撑过四年便倒了,自己的资金也赔了个血本无归。
03、重回影坛
在商界经历了挫折的马晓伟痛定思痛,决定重返演艺圈做回老本行。
彼时刚好导演宋崇正在选角苦恼,打听到马晓伟回归的消息后便直接当面邀请他出演新剧。
回归影坛后的马晓伟应约出演了几部剧练手,逐渐恢复了曾经鼎盛时期的演技。
1993年,他进入了八一制片厂,和昔日同时唐国强成了“新战友”,“北唐南马”再度聚首。
马晓伟也依旧如过去那般近乎无止尽地接戏,数量比年轻时期拍的还要多:
马晓伟先后主演、参与电影《长征》《飞天》《毛遂传奇》《百团大战》《遵义会议》,以及电视剧《刑警风云》《倾城之恋》《西部的天空》《欲望的代价》《中华魂》《大风歌》《楚汉争雄》《寻路》《海棠依旧》《因法之名》...
自进入八一制片厂那一年起,马晓伟便从昔日的“奶油小生”成为了一名老戏骨。
由于形象酷似蒋介石,他也多次被要求饰演这位民国总统,回归影坛反倒成了“蒋介石专业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期也有许多人扮演蒋介石一角,但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功底。
早在年轻时期,马晓伟拍戏便是出了名的认真。
他为了演好蒋介石,甚至每天穿着和蒋同样的军装,甚至有一次跑到南京大总统府睡了一觉。
从《延安颂》到《长沙保卫战》,马晓伟一共饰演了24次“蒋介石”。
八一制片厂内部员工每次遇到小马哥,都笑着称他为“大总统”。
不可否认,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最神似、最接地气,还被业界公认为第一特型演员。
如今59岁的马晓伟已经逐渐淡出演艺圈。
年近花甲的他生活极为低调,平时酷爱运动,直到现在,他那股英气逼人的劲都还在。
从业多年,马晓伟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可以说是横跨了一代人的记忆。
“演员是一份职业,也是我无法割舍的情感。”
从1979年第一次接拍电影,到去年拍完外交风云,演员这条道路他已经足足走了四十年。
马晓伟的人生诠释了从人人追捧的小鲜肉成为德艺双馨的老戏骨的时间历程。
他不仅仅是一位演员,如今更是电影时代的一个标志。
作者:白子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