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华夏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华夏民族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国时期,曹操写有著名的《短歌行》,其中有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杜康者也,追求快乐和消除忧愁。一边喝酒一边高歌,席上歌声激昂慷慨,这就是酒席。

写酒次数多的书籍,要数施耐庵著作《水浒传》,做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众多英雄人物无酒不欢,很多精彩的章节都与酒有关。上至贵戚官员,下至猎户渔家、被押解的犯人,乃至三教九流,当其出场活动时,几乎都要有饮酒的情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述说着英雄的豪气壮志。

无酒不成席,酒是我们礼仪文化中不可以少的。明代李时珍有一段文字更说得入情合理:“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所以,饮酒有利有弊,望君深思。

华夏民族的文化总是丰富饱满的,一句中国谚语:敬酒不吃吃罚酒。关于酒,只有两种,一种是敬酒,一种是罚酒。

为表谢意,敬酒三杯!

《尚书大传》说:“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自古就是尊敬、敬天、敬地、敬父母、敬朋友、对客人的尊重,敬酒在酒席上发挥的淋漓尽致。酒可以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

中国有句古话叫:“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借着酒劲,真诚交流。“一心敬,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全都是一种吉利的祝福。俗话说:看得起你,才愿意和你一起喝酒。

热情地邀请朋友干杯,显出尊重、豪爽大方,于是殷勤的敬酒。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一点,以表示相互之间的情义。

赴宴来晚了?罚酒三杯

因其它未完成事而败者被罚以饮酒,所以被罚者每喝一杯酒,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就加深一层,“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

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无论是敬酒还是罚酒,都是我们文化低一部分,人情礼节,永远记住:不要贪杯,喝酒误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