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李安,是从他的《推手》开始,这是上大学期间,老师在教室放的一部电影。之后,陆续又看了他的《喜宴》和《饮食男女》,至于《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则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才去选择看的。

虽然,这两部电影让李安两度获得奥斯卡奖项,但说实话,我喜欢的,仍旧是李安早期拍摄的“父亲三部曲”,尤其是《饮食男女》这部电影。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作为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饮食男女》用那种平易近人的烟火气息,将最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现代化的理念,缓缓的融了进去,我们在看电影,其实也是在审视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固定的主角,导演用老朱的日常,串起了三个女人各自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增加进了身边邻居的性格特征。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都值得反复品味,而处处点到为止的留白处理,则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很缓慢的故事叙述,可能会让人错以为这是一部昏昏欲睡的电影,但各种情节的戏剧化处理,以及对于生活矛盾冲突的细节放大,完全没有让这部电影沦为曲高和寡的艺术品。

每一步剧情的安排,都朝着意想不到的结果发展,这种原以为掌握了故事走向,实际上是导演设置的生活陷阱,都无形中,让观众感受着来自真实生活的震撼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1

《饮食男女》上映于1994年,相比较之前《推手》和《喜宴》两部作品收获的赞誉,《饮食男女》算是比较惨的,没有重量级奖项的认可,在上映初期,还遭到主流媒体的恶评,就连票房上都很难及格。

可就是这么一部作品,在时间的发酵中,却成为了李安执导的“父亲三部曲”中,评分最高,也是最出名的一部。(目前评分9.1

那时候不懂故事内容,现在懂了,却已经成为了故事中的人。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朴实与真实,这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电影中的主要基调,而相对于《推手》和《喜宴》对于父子关系的刻画,《饮食男女》中的父女关系的描绘,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这可能和李安本身的家庭环境有关。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对于女儿们心理状态的描绘,除了能够依托生活细节的呈现,大多数情况下,李安都做了留白处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台北,退休在家的老朱和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儿,面临着诸多家庭问题,以及因为代沟产生的沟通问题,而在这种冲突中,又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对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现代生活理念的辩证思考。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在影片一开始,就给人呈现出了颇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一周一次的家庭聚会,老朱是格外重视的,而镜头也始终对准了老朱娴熟的做菜手法,以及花式各样的家常菜品,这段生活化很浓的开头,也是常被影迷津津乐道的地方。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从老朱身上,看到中国父亲的形象,而整部电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老朱基本上没有一句台词,画面的呈现完全在于做饭动作的表现,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增进了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作为厨师,老朱做菜相当的自信,可是作为父亲,老朱却又无比的倔强,而从开头和神秘人的打电话,又表现出老朱内心的纠结。

自信、倔强和纠结,这是老朱的性格特点,而这三种性格的交织,在开头利用各种细节的展示,已经做了铺垫。正是老朱身上的这三种性格,让剧情在父女潜在的矛盾中,朝着最后结尾的反转靠拢。

电影一开始,就紧紧的围绕着影片名“饮食”两个字。

中国人最讲究吃,也最会吃,所以,千百年来形成的饭桌文化,便基本成为了情感的交流阵地,因此,老朱对于周末聚餐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其实,在这里对于“饮食”的展示,已经悄悄的埋下了“男女”的伏笔。

比如,开头那个神秘人的电话,再比如,三个女儿各自生活中,围绕在他们身边男人的展示,当然,这些男女关系,导演在最开始,只是做了隐晦的处理。

饮食是为了满足生存,而男女则是为了能够从生存跨越到生活,因此,吃展示在前,男女则展示在后。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在老朱做饭的间隙,导演依次的利用插叙的方式,对于三个女儿的工作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进行了描绘。

大女儿作为老师,性格中存在着冷漠,二女儿作为公司高管,性格中存在着干练,三女儿作为打工仔,性格中存在着青涩。简单的镜头切换,将这一家四口的性格都刻画了出来。四种人拥有四种不同的性格,也许,只有在饭桌上,才能够暂时的实现情感上的交流。

电影中,利用生活细节的展示,时刻透露着一种家长制的父亲权威,让电影的氛围总是隐约有种压抑,尤其是不愿意和儿女直接交流的老朱,基本上都在用一种近乎是命令的方式,间接地表达着自己的父爱。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老朱的这种父亲形象,很符合中国人印象里父亲的样子,于是,在电影中,代沟的产生在所难免,而传统道德与现代理念的冲突也时刻存在着。

电影中,很少有表现父女直接交流的画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其他琐碎打断,而导演的重点,则放在了家庭之外,女儿或是父亲与其他人的袒露心声。

三个女儿都在极力想要逃脱父亲掌控的家庭,而父亲,则一直都在想要得到与女儿正面沟通的机会。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一种是对于被关心的反感,一种是对于被关心的渴望,成年的孩子,对于家庭的依赖渐渐疏远,而当关心变成负担时,逃离就成为了主要的目的,至于年迈的父亲,则对于家的渴望越来越重,他们希望得到关心,得到理解。

这种家庭中情感的纠结,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环境。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2

“真正的爱情,是跟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在一起,这个人可以让你表达内心的感受,在他身边你可以觉得自在的事情”

这是电影中,小女儿说的一句话,却也道出了导演想要表达的,“男女”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理解,渴望能够建立在平等之上的自由交流,这种渴望,也是一直困扰这个家庭的关键所在。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电影中,三个女儿内心对于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是建立在对于这个家庭逃脱的基础上,所以,当小女儿说自己已经怀孕,大女儿说自己已经请牧师公正时,父亲只是轻轻皱着眉头发愣。

老朱虽有不舍,可是,却不能阻止女儿追求幸福,而自己,何尝不想痛痛快快的说出自己的追求呢。

这里有一种反传统的意味存在,而这种反传统,在电影结尾处的“黄昏恋”反转,则更加明显。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一向传统保守的老朱,居然和比自己小很多的人谈起了“黄昏恋”,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尾,其实,在最电影开始,老朱打电话的那段场景中,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因为我们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父女矛盾上来,所以,会忽略了父亲感情这一块的归属。

这也是导演电影外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我们总是喜欢看矛盾,却从来没有试图解开矛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也就是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原因。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电影开始,传统的思想时刻在生活中体现着,可是,结尾处却又加入了很多颠覆传统的元素,最后,在一场凌乱不堪的聚餐中,尝试着让传统思想与现代理念达成和解

自始至终克制的镜头表达,贴近生活化的画面展示,恰到好处的情感展示,都让导演想要表达的多种主题,放在了同一条线上,层次分明,且隐喻很多。

电影真正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表达的透彻清楚。从饮食开始,牵出了男女情感,又从饮食结束,理解着男女情感。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当最后,老朱在二女儿的饭菜中,终于再次品尝出味道时,这个原本存在着矛盾冲突的家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和解。

从“无味”到“有味”,不仅仅是舌头的恢复,更是父女情感的恢复,此时,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了,因为,相互理解中达成的和解,胜过千言万语。

没有重量奖项,没有超高票房,却成为了李安最经典的电影

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的大环境下,这部25年前的电影,仍旧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传统思想与现代理念,个人与家庭,爱情与亲情以及生与死,总之,生活百般滋味,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