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特克团队将抗生素注入北美鸣禽的尾脂腺,发现尾脂腺中的细菌群落发生变化,鸣禽整理羽毛时带到全身的气味也会随之变化。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北美鸣禽与生活在林地的北美鸣禽不会进行繁殖,这或许因为二者所携带微生物群落不同,散发出的气味不一样,而它们通过嗅觉进行选择时,自然就会摒弃那些携带着它们不喜欢味道的个体。

(原标题:Birds Sniff Each Other’s Bacteria to Help Choose a Mate)

作者 | 天门山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鸟类缺乏嗅觉,确定猎物和猎食者的位置,鸟类调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然而,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鸟类学家丹妮尔?惠特克(Danielle Whittaker)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的最新论文认为,鸟类嗅觉情况并非如此,其作用很独特。

鸟类没有嗅觉吗?并非如此,有些鸟选择配偶就靠它

鸟类利用喙整理羽毛的过程中,将尾基中尾脂腺分泌出来的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一般认为这主要是用来保护羽毛和对身体进行清洁。但是该研究团队发现,鸟类正是利用自己尾基中尾脂腺散发的独特的微生物气味,识别彼此和进行相互交流。

不同鸟类偏爱自己喜爱的微生物气味,遇到偏爱气味的雄鸟过来,雌性鸣禽会抛弃性伴侣甚至自己的幼鸟,而去另寻新欢。

惠特克团队将抗生素注入北美鸣禽的尾脂腺,发现尾脂腺中的细菌群落发生变化,鸣禽整理羽毛时带到全身的气味也会随之变化。他们发现,鸟类微生物群中的所有细菌都会产生特定的气味,鸟的个体特定气味是由该鸟微生物群中的所有细菌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其对鸟的繁殖成功率具有影响。

惠特克表示,“鸟类产生的气味对它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让其他鸟类获得有关交配过程的关键信息。改变这种细菌将导致气味发生变化,个体鸟对潜在配偶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北美鸣禽与生活在林地的北美鸣禽不会进行繁殖,这或许因为二者所携带微生物群落不同,散发出的气味不一样,而它们通过嗅觉进行选择时,自然就会摒弃那些携带着它们不喜欢味道的个体。

研究发现,在美国中东部一个重叠地区生活的两种山雀,即无冠山雀和卡罗来纳山雀,因尾脂腺分泌油脂存在化学差异,两者气味不一样,这阻止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杂交。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