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递交了人生中第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天大、地大,没有心大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抚平人的伤痛。

愈发感觉,线下一天,线上一年。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张首晟12月1日在美国自杀,仅仅是半月之前的事情,但让人感觉是很遥远的记忆。

恕我寡闻,我第一次听说张首晟的名字,是在一年前的七月份,那时“天使粒子”的发现,传遍了朋友圈,我才有幸去了解他的生平。

12月1日,噩耗传来,朋友圈各界人士都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生怕自己不知道张首晟。

但这种气氛,在2018年就像是预先排练过一样,像一种集体式的悲鸣,只等下一位出场的人。

然而,在我们感慨名人辞世,大师谢幕,究竟又有多少人,去思考过生命的悲凉与厚重呢?每个人都会把别人的故事,投射到自己的情境中,任由情绪的撩拨,但很少有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去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或帮助他人抵达光明之境。

回顾2018年,前有少年辍学的青年创业者茅侃侃挥手告别人间,后有天生学霸名震中外的大科学家张首晟不辞而别。这中间还有很多大师、艺术家、企业家,以及普通人,因各种原因,纷纷离去,朋友圈喜怒哀愁就像是比特币的走势,跌宕起伏,令人不安。

张首晟在弥留之际内心经历了怎样一种挣扎,我们已不得而知。对于他的故事、遭遇,我也不敢妄自揣测,本座只想谈一点个人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张首晟递交了人生中第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流动的夜空,是灵感的涌现

生而为人,不论前行之路会遭遇何种困苦,我们应当学会与自己冰释前嫌。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太极”,它既有白的一面,也有黑的一面,并且白中有黑,黑中也有白。“太极”并没有多么神秘,但它却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方式——风光时居危思危,落魄时奋发图强。马云、任正非、柳传志、刘强东等,创业之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最惨的时候也是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天昏地暗,但他们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比磨难更让人成长的呢?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中爬出来的都是圣人。一时的成功并不算什么,只有经历过触底反弹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一飞冲天而不下落的人,古今都未有,而大起大落的人却比比皆是,唯独触底还能反弹的人,是最具魅力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做人也是如此,一帆风顺显得寡然无味,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才能不断攀登人生高峰。

在产能过剩的今天,我们不仅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还在遭遇一场思维的转型和文化的洗礼。社会正在转弯,时代也在更迭,过去成功经验也许会成为现在的包袱。

而当人们产生这种不适应时,大脑额叶的工作记忆区会调动既往的经验或方案来应对,一旦不能匹配,或者内存不够时,大脑就会崩溃或者烧毁。如果茅侃侃能走出个人的内心困境,那他应对人生低谷的能力,以及内心的抗压能力,会在经验值上获得几何倍数的增长,他对未来的预判或许也会与众不同。

张首晟递交了人生中第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张首晟

也许是张首晟遭遇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鸿沟,故而纵身一跃,超越了肉体的存在。对此,我赞同阿德勒说的,自杀是人生一种不及格的交卷方式。

生命的体验仅有一次,放弃它,再无重来的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活着本不容易,承担越多,责任越重,但在不堪重负的时候,将重担卸下休息一下,又能怎样呢?

就像一句俚语,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往往是在心灵上将自己置于一个险境中。

只要跨越,心中的险境,现实中的困境也迎刃而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