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家世不低,饱读诗书,加之甄远道教女有方,因此甄嬛的端庄大方是刻在骨子里的,而甄嬛在家中是饱受宠爱的,所以还带着一点小女人的娇憨,这一切都十分符合皇帝记忆中的纯元,所以一时恩宠不断,风光无限。其实还有早期的皇后,或者说皇后给皇帝的塑造的印象就是像她姐姐纯元皇后那样的端庄大方,因为她知道,皇帝对她其实没有多少爱意,不说和纯元相比,就是华妃可能都比她受皇帝宠爱。

最近重新看宫斗经典《甄嬛传》,真的是感慨万千,皇帝的后宫各色美人那么多,细细观察下来才发现这些女人其实只有两类。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一生挚爱是纯元,哪怕后面甄嬛宠冠六宫,即便是皇帝后面对甄嬛动了真情,在皇帝的心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依旧是纯元。
纯元温婉贤淑,端庄大方,几乎满足了少年雍正对于爱人的所有要求,所以他对纯元一见钟情,三年的琴瑟和鸣和一朝香消玉殒,让纯元成为了雍正心中的朱砂痣。所以在皇帝的后宫中几乎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着纯元的影子,端妃,敬妃,沈眉庄,甚至包括后面的瑛贵人等等,她们在皇帝的眼中都有着纯元的影子。
还有甄嬛,她千方百计地想让自己显得平庸,但是还是入选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她长得像纯元。
其实还有早期的皇后,或者说皇后给皇帝的塑造的印象就是像她姐姐纯元皇后那样的端庄大方,因为她知道,皇帝对她其实没有多少爱意,不说和纯元相比,就是华妃可能都比她受皇帝宠爱。
不得不说,皇后的这一招很高明。相同的血缘,一样的端庄大方,虽然没有让皇帝爱上她,但是到底是在皇帝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凭借皇帝对纯元的愧疚让她稳坐中宫之位。
还有一类女人,就是以华妃为代表了,这一类女人年轻,漂亮,还有一些小性子。这一类女人虽然比不上纯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但是她们能激发皇帝的保护欲,能让皇帝找回年轻时候的感觉。
其实后来的祺贵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是在甄嬛回宫后的事情了。
祺贵人数次把在欣常在处安寝的皇帝叫走,皇帝未必不知道祺贵人的小心机,但是皇帝那时候就是喜欢这样“爱撒娇”的小女人。
还有一个典型的就是宁贵人,宁贵人桀骜不驯的样子其实是有华妃的影子的。
小编觉得皇帝是喜欢过华妃的,只不过这种喜欢在年羹尧和年家一日日的权势盛大中慢慢的消磨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华妃也在皇帝心中留下了痕迹。
或许是追忆自己和华妃年轻的时候那段时光,皇帝对于祺贵人和宁贵人的“小性子”总是格外容忍。
说完以上的两类女人,我们来看看甄嬛的成功之路。
甄嬛入宫是因为长得像纯元皇后,包括她的封号“莞”其实都逃不开纯元皇后。
甄嬛家世不低,饱读诗书,加之甄远道教女有方,因此甄嬛的端庄大方是刻在骨子里的,而甄嬛在家中是饱受宠爱的,所以还带着一点小女人的娇憨,这一切都十分符合皇帝记忆中的纯元,所以一时恩宠不断,风光无限。
但是皇帝的一句“菀菀类卿”,彻底粉碎了甄嬛对皇帝的情谊,原来那万般宠爱只不过是因为一副相似的皮囊,骄傲如甄嬛,彻底的死心了。
后来甄嬛回宫是为了权势,是为了她和允礼的孩子,皇帝杀了允礼后,甄嬛就彻底黑化了,开始复仇。
甄嬛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她不再忌讳纯元皇后,因为不爱了。
她开始慢慢接手后宫之权,慢慢的让皇帝看到她可靠的一面,她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处事手段越来越完美,而且时不时的耍一些小性子,满足皇帝的保护欲,把自己放在主导地位,而不是刚入宫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沾染权力是非。
这样的甄嬛让皇帝越来越信赖,越来越离不开她,以至于后期她几乎架空了皇后。但是甄嬛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她牢记着华妃的教训,即便自己在后宫权势滔天,也没有让自己的母家掌握过大的实权,选择了四阿哥扶持,消除了皇帝心中最大的顾虑。
当时皇帝问甄嬛储君的人选时,他未必不知道四阿哥最合适,但是他更喜欢六阿哥,同时心中多多少少对甄嬛有些防备,所以顺势考验了甄嬛,但是甄嬛要的从来不是江山,她要的是皇帝的命,是她和允礼的孩子平安康乐。她了解皇帝,而且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此最后才会得偿所愿。
甄嬛虽然最后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但是她并不开心。拥有一张貌似纯元皇后的脸,入宫选秀,再到后面沉沉浮浮,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她活成了当时天下大多数女人期望的样子,但是终究是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也许如她自己所说“四郎,那日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就都是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