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亚洲

人们说二十一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之所以有如此论断,是因为过去的二十世纪是属于欧洲的。整个世界,经过18世纪以后欧洲的掠夺,已经面目全非,欧洲在为东西方的关系重新洗牌,代表东方的俄罗斯最终失去了他们的疆土,北约——这个代表西方的政治军事集团,已经将其版图扩张到了传统意义上的东欧,似乎已经尘埃落定,然而这种格局的变化预示着新一轮动荡的开始,是俄罗斯重新崛起,还是西方进一步扩张最终改变俄罗斯,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

今天,西方组团而来如黑社会般对俄罗斯的挤压,并非突发奇想,要维持西方渐渐失去的绝对话语权,必须找到最软的软肋,以体现西方的整体力量,俄罗斯成了江湖强人寻衅滋事的冤大头。然而对于俄罗斯的挤压其目标绝非俄罗斯本身,亚洲的崛起正在威胁这西方话语权的力量。尽管亚洲这片有着古老文明的土地,依然在世界扮演着配角的形象,但具有巨大潜在实力的印度、日本和中国,都在卧薪藏胆谋求着自我的崛起,亚洲经济总量已经使得亚洲具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如果亚洲能够团结将成为一支难以抵挡的力量,但而亚洲的团结依然摇摇无期。

亚洲的分裂是西方造成的,从18世纪开始,苦难的亚洲就饱受欧洲列强的蹂躏,18世纪末,英国首先在印度取得征服的胜利,并从1840年起对中国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征服过程,期间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相继开始进入掠夺的行列,只是到了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掠夺者们开始了内讧,列强之间的战争终于引发了世界性的灾难,而亚洲也终于从废墟走爬起,开始了崛起的征程。

然而,无论亚洲的国家的个体如何的发展,依然无法摆脱分裂的格局,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蓄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亚洲文化中缺乏战略思维,一味图谋自身利益的实用主义哲学导致的结果。

亚洲和非洲不同,他是一片早已开化的大地,中华文明和启蒙更早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之一,而印度更是创立了佛教和印度教两大宗教,其中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起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所创立的儒家哲学(包括道家等其他教派)由于其科学性和理性,逐渐在亚洲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使伟大的东方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二十世纪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的发展,其实是儒家文化强势的最好证明。

然而,有着同样文化的民族却在二十世纪经过两次大战后,成为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实现真正和解的国家。中朝至今还在为统一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中日韩之间也没有建立彼此的信任,分裂依然是亚洲的现状。

仿佛是上帝有意为之,似乎看到了佛教和儒教的强大,所以才让他四分五裂。其实作为亚洲国家自身,谁都知道彼此的团结和合作,将会给亚洲带来绵延万世的福祗,可是亚洲国家之间就是如此执着的分裂着,为了制度、利益和历史的恩怨彼此仇恨着,让那个远在美洲的帝国操纵着无法自拔。

刘亚洲作为一个战略家早已看到了亚洲的症结所在,伟大的亚洲如果无法走向团结,那么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的大洲,哪怕几个个体如何的强大,也只能成为西方大国的依附,亚洲的崛起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西方的强大就在于,在经历了残酷的搏杀之后,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几个巨人能够迅速的团结在一起,忘记彼此的利益争斗,共同对付敌人,从而形成巨大的力量,十九世纪是对中国,二十世纪是对苏联,二十一世纪是对中东。

二十一世纪是能源竞争的世纪,亚洲作为一个最缺乏能源,又最有智慧的大陆,如果要在这场能源竞争中夺得先机,获得生存与竞争的入场券,必须团结起来,历史可以记取,但永远也不能成为我们团结的障碍,亚洲必须摒弃自私向内的实用主义思维,用开放的理性的思维建立团结的格局,儒家和佛教文明的力量足以在二十一世纪引领着伟大的亚洲开创一个属于亚洲的世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