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图为杨振东与屠友鹏暑期在南校区准备考研。”为了重新证明自己,杨振东选择复学考研,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屠友鹏也走上了考研之路。

2013年夏末秋初

杨振东和屠友鹏各自从家乡来到皖江学院,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成为皖江莘莘学子中的一员。

2014年夏天

为了实现迷彩梦,屠友鹏毅然入伍,服役于武警广西省总队。

2015年夏

为了让生活更加充实,杨振东也走上了携笔从戎的道路,服役于武警湖南省总队。

2016年9月、2017年9月

屠友鹏和杨振东分别退出现役,回到皖江。

2017年至今

退役后两人成为室友,在今年分别被宁波大学计算机专业和南京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拟录取。

这是他们从13年至今的青春时间轴,在这6年的时间里他们实现了成长的蜕变。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那些生动的故事成为青春时代成长的脚注。

PART 01

// /// // //// // //// /// // /// ///

云深不知处 豪情戍边关: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得其中的苦辣酸甜

也许每个男孩子都对那身军装充满向往和憧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深深烙印于他们的基因。一朝穿上军装,感受了它带来的光荣与激动,更应承担与之同在的沉甸甸的责任。因此,军队的军事化管理之严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上图为屠友鹏

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军营,酷热炎暑里汗如雨下地操练,大雪纷飞的寒冬也要在哨声响起后立刻离开温暖的被窝。

杨振东回忆说:“刚去的时候不懂规矩,经常犯错挨骂,甚至受罚。每天作息极其规律,不同季节有规定的起床时间,然后去操练,接着再回班里整理内务。新兵的时候晚上还要加操,真的挺累的,但是退伍之后非常想念那里的生活。”

上图为杨振东

屠友鹏初入军营时就发现自己得了肾结石,这可让他犯了难,如果体检不合格的话他就会被遣送回学校了,这样一来就没办法体验军旅生活了。于是他自己一边吃着治疗结石的药物,一边忍着身体不适继续操练,直到被班长发现他的异常,带着他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他已经将结石顺利排出了,这个结果让他非常开心,也算是通过了军旅生活中的第一个考验。

屠友鹏也表示一开始最不适应的就是严格的纪律和上下级观念:“做什么事情都要打报告,就连吃饭上厕所也是,甚至还有规定的时间,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自由。”就是这样的生活,铸就了他们强健的体魄,使他们拥有了坚毅的性格和自律的品格。

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名文书兼军械员,杨振东牢记使命、坚守岗位。参加过岳阳、益阳两次大型的抗洪抢险任务,一次春运执勤任务,多次参加武警部队和地方公安组织的反恐演习。屠友鹏服役期间多次参与边境维稳处突任务,所属中队距越南仅3.2km,在国门一线,他始终牢记中队使命——“四反前沿不变色,中越边境铸忠诚。”我们的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有他们在为了人民负重前行,一次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勋章。

上图为杨振东获军事训练标兵

去之前是桀骜不驯的散漫少年,卸甲归来少年已然成长。他们在军队里经历了最难熬也是最美好的时刻,被岁月磨砺的这两年青春,他们学会了坚持和忍耐。杨振东和屠友鹏虽然都已经退役了,但是依然留着干练的短发,眉眼间英气勃勃。当兵的经历让他们年长于身边的同学,也更加的成熟稳重,然而他们身上还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少年气,也许是生命中的那抹军绿色让他们的青春色彩分外浓郁。

PART 02

// /// // //// // //// /// // /// ///

铁打的营盘,永恒的友谊:

军队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在那段逝去的迷彩时光里,他们遇见了永不消逝的友谊。战友,是个抽象的名词,是精神上的血亲,融入生命的名字,要比每个人的名字更重要、更温馨。杨振东在回忆时感叹:“一起扛过枪的交情……”那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感情,曾经一起挨过罚,一起受过罪,一起走过一段黄金岁月和艰苦历程,胸口流转的都是一腔热血。点开杨振东的社交账号主页,全是当初军营里的点滴,他和战友们穿着军装,在阳光下笑得灿烂。

上图为屠友鹏与其战友

屠友鹏感慨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他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遇见了那么好的班长、领导和战友。第一次进入部队时,他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最年轻的班长,“我当时就想,这个人这么年轻就当了班长,他一定很了不起。后来这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年轻人成了我的班长,这也是一种缘分吧”。这是屠友鹏遇见的第一个班长,也是印象最深的一个。

小班长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新兵格外的照顾和器重,这也让屠友鹏在陌生的环境感到温暖和鼓励。“我所属中队位于中越边境,和越南只隔了一条北仑河”他指了指皖江校园里的一条马路说“最窄的地方差不多就这么宽,所以时常有一些藏独分子从那里越境。”班长们出任务时会让屠友鹏担任中队值班员,班长对屠友鹏的信任是对他莫大的鼓励。

军队里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的经历,因此对他这个大学生非常看重,他们对于大学的态度也影响了屠友鹏,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退役后他和战友们还保持着联系,时常聊天,考研成功后他给以前的战友挨个通知了一遍,大家都替他高兴。他的司务长还特地打电话过来对他说:“你放心,司务长永远是你的司务长,永远在你的背后支持你。”

上图为杨振东参加抗洪

在部队里认识的那些人用铮铮铁骨为他们刻下了人生的格局,战友们的存在不仅使军旅生活变得更加生动,也冲淡了两人对家乡绵延的思念——军队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战友就是他们特殊的家人。

PART 03

// /// // //// // //// /// // /// ///

用奋斗定义我们的时光:

考研路上,奋斗的人从来不孤单

服役期将满,屠友鹏和杨振东又面临着是留在部队还是复学的选择。杨振东毅然选择了考军校,而屠友鹏却因为年龄与军校无缘。

这时屠友鹏的一个排长在他即将退役前跟他说了很多推心置腹的话,为他分析了以后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如果留在部队,那么最多是个班长,想要提干立功那是很遥远的事。如果复学,生活可能没那么安稳,但是你可以走的路更广也更远。”于是屠友鹏在慎重考虑之下回到校园。而选择考军校的杨振东也碰见了挫折,因为复习时间紧张加上政策变化,杨振东考军失败。

据杨振东回忆说:“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坐在电脑前查分数,看见结果真的打击很大。这比高考失败还要难受,高考失利还有家人朋友的陪伴,那次只有我一个人,而且也不能宣泄自己的情绪,听到哨声还是得马上就起床。”为了重新证明自己,杨振东选择复学考研,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屠友鹏也走上了考研之路。

为了能够迈进理想的学校、就读理想的专业,在考研这条路上,即便有着疲倦和迷茫的交织,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坚持到底,在考研道路上孜孜以求,为梦想付出汗水和行动。杨振东的姐姐比他大两岁,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是她鼓励弟弟考研并且监督杨振东学习,才让杨振东的考研准备步入正轨。考研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刻,是家人和朋友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

屠友鹏也是一样,虽然和曾经的战友关系很好,但是对他们从来是报喜不报忧,每每遇到瓶颈时,他就会和杨振东一起去运动、打球,让汗水蒸发带走那些焦虑和对未来的恐惧。他们都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与他们一样的退伍复学的伙伴,公众号里时常推送复学考研的成功事迹,这些前辈的例子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

上图为杨振东与屠友鹏暑期在南校区准备考研

杨振东表示没有考上军校固然遗憾,但是现在这样未免不是最好的结局。屠友鹏的那位鼓励他复学的排长在得知他考研成功后也高兴地慰问他说:“这说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正是:回首来时路,奋斗的人从来不孤独。

PART 04

// /// // //// // //// /// // /// ///

光阴不虚度:

拼搏实现梦想

杨振东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他却认真而诚恳地告诉记者:“我想通过我的经历来号召、鼓励大家认真学习,珍惜宝贵的大学生活。”杨振东为自己荒废的两年而遗憾,所以希望看到他的故事的学弟学妹能够引以为戒。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过得浑浑噩噩,又有多少人在假装听课。

杨振东认为,大学最应该去的两个地方是运动场和图书馆;学习不应该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将来。四年的时间看似很长,实则稍纵即逝,应该合理规划好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图为屠友鹏参加校运动会

屠友鹏认为,学习应该劳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盲目从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这些是他们在这一年多以来自修所得,这对我们来说是普通的一年,看似普通的日夜,有无数人正在为了梦想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就会有收获,收获让一切努力都值得。

上图为右二杨振东与右三屠友鹏参加马拉松

摄影| 任瑞

文字| 张宣婷

排版| 凌姗

审核

为努力的他们点个“在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