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 超大
  • 標準

位於英國的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簡稱英國V&A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應用及裝飾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博物館脫胎於19世紀英國的設計學院,並從創建伊始便關注當代設計。由設計互聯發起並策劃、與英國 V&A 博物館合作出品的展覽“設計的價值在中國”日前在設計互聯的V&A展館中舉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了V&A的副館長兼首席運營官李傅廷 (Tim Reeve),從誕生之初的教育使命,到反映時代需求的“快速回應收藏計劃” (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他講述了英國V&A博物館的獨特故事以及與設計互聯的合作。

英國V&A博物館的故事與衆不同,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837年,當時英國政府在倫敦成立了一個設計學院,學校有一批數量不多的教學收藏品。1851年英國萬國工業博覽會舉辦後,設計學院的教學收藏品更名爲工藝品博物館(Museum of Manufactures)。而博覽會組織者之一的科爾(Henry Cole),則成爲博物館於1852年創立時的首任館長,博物館以維多利亞女王與艾爾伯特親王的名字命名。科爾宣稱博物館要成爲“每個人的教室”,其目標是通過教育設計師、生產者與消費者,來提高英國工業的標準。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他開始擴大收藏,來呈現藝術與設計的範例。這些收藏日益壯大,目前博物館擁有227萬餘件藏品,收藏橫跨5000年曆史。

V&A歷史照片

大約一個月前,澎湃新聞記者郵件採訪了英國V&A博物館的副館長兼首席運營官李傅廷(Tim Reeve),從英國V&A博物館與招商局集團合作創辦設計互聯開始,李傅廷講述了V&A不同於傳統博物館的定位,作爲一家關注設計的博物館,V&A從誕生之初就將普及藝術與設計作爲使命,將教育視爲博物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近年的發展中,V&A引入了“快速回應收藏計劃”,將當代的實用設計納入其收藏體系,開設了攝影中心,在公共項目中普及這一媒介的發展史。

李傅廷

V&A的快速回應收藏體系與當下的疫情產生了聯繫。負責該項目的首席策展人科琳娜·加德納(Corinna Gardner)說道,博物館目前正在“觀察和審視”新冠疫情的全球變化,尚未對於“怎樣的設計能夠反映當下”做出定論。加德納表示,在當下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要確定何時出手進行收藏並非易事,不僅如此,這一項目的關鍵在於瞭解這些當代藏品何時可以展出,而這在當下對於博物館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事實上,就在李傅廷接受記者採訪後不久,3月17日,V&A向觀衆宣佈閉館,兩天後,員工也被告知在家辦公。李傅廷在文章中寫道,閉館的挑戰不是實際運營上的,而是“情感上的”,“關閉博物館在技術上並不難,但是這違背了博物館存在的目的”,因爲V&A的意義在於“打開被關上的事物,轉譯複雜的內容,創造並傳播新的知識”。即便如此,V&A在過去的幾周找到了維持運轉的方式,甚至相比過去出現了一些改善,機構的工作方式從平緩轉向高效,“會議文化得到了精簡,如今的工作展現了幽默、技巧和出色的專業性、創造性。溝通變得簡單,而多出的時間和注意力則轉向對於同事健康狀況的檢查。” 他寫道,在他看來,這是危機結束後也應該記得並實行的。

V&A博物館

在疫情期間,V&A通過播放平臺BBC iPlayer推出了六集紀錄片《博物館的祕密》(Secrets of the Museum),並在不同的社交平臺上呈現數字導覽。此外,觀衆可以在其官網上找到歷年展覽的幕後故事。

李傅廷提到了博物館在二戰結束後的情況,“直到1948年,所有國內的收藏才物歸原位,博物館方纔得以重新開放”。而在2020年,他指出,“對於整個國家的文化行業來說,網站成爲了‘建築’,社交頻道取代了遊客中心”。

澎湃新聞:V&A從2017年起與設計互聯合作,能否透露你們合作的下一步計劃?接下來會有那些合作的展覽與活動?

李傅廷:在設計互聯開幕的兩年以後,作爲開幕展 “設計的價值”的延伸,這次展覽標誌着我們與招商蛇口合作的重要時刻,設計互聯正在建立自己的策展特色和敘事,併成爲中國日益興起的設計界權威。

除了展至2020年12月的“設計的價值在中國”之外,V&A的展覽“源於自然的時尚”也將於今年來到設計互聯巡展,作爲兩個機構合作的延續。

2017年設計互聯開幕展 “設計的價值” 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根據你的觀察,兩年來的合作對於兩家機構而言意味着什麼?

李傅廷:我們的合作基於我們都相信設計和創造力作爲普世語言的力量,能夠連接不同的國家,聚集來自各地的人們。我們之間的對話是關於經驗與知識交換和共享,以及透過設計的棱鏡所形成的觀察世界的角度。

澎湃新聞:此前有新聞報道V&A收藏了中國的微信,除此之外在中國還有什麼進入V&A館藏的當代設計嗎?

李傅廷:V&A從誕生之初就開始在中國進行收藏,我們與中國相關的收藏活動涉及不同部門和各個領域。

在籌備設計互聯的開幕展“設計的價值”時,V&A的團隊在深圳及其周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由此擴大了我們的收藏,在兩年的研究的過程中增加了45件新的藏品,從而反映出與更廣大的設計世界的對話。其中除了微信以外,還包括大疆的幻影無人機,他們對無人機技術進行了改革,使其價格更加親民,使用更加簡單;此外還有矽遞科技的微控制器,他們一直倡導中國的創客文化。

“設計的價值在中國”展覽現場

澎湃新聞:說到當代設計,你們在收藏體系的發展上有怎樣的標準?

李傅廷:我們尋找藝術、設計與表演的傑出案例,通過收集當代藏品,來講述廣闊而多元化的設計與社會全球史,與此同時擴展我們的歷史收藏。

2014年,我們在V&A引入了“快速回應收藏”(Rapid Response Collecting),這是一種新的收藏活動,以回應在近期歷史中與設計和製造業有關的重要時刻。其中許多物品都具有新聞價值,它們不僅推動了設計的發展,更揭示了我們生活的真相。

快速回應收藏展示空間

澎湃新聞:V&A在今天的設計界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它對於現代設計有怎樣的影響?

李傅廷:V&A成立於1852年,目標是讓藝術和設計貼近所有人的生活,教育和鼓勵英國的設計師與製造商。今天,它的功能已經不再侷限於此,而是在充當一家設計實踐者的教育機構的同時,啓發下一代人。

在我們的計劃中,我們委任那些設計新星和國際知名的設計師進行創作,爲他們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我們定期舉辦的“Fashion in Motion”系列呈現T臺表演,讓公衆免費參與。2019年,爲了慶祝該系列成立20週年,博物館呈獻了中國時裝設計師郭培里程碑式的作品展示。此外,我們與設計師合作完成一年一度的“聖誕樹”項目,其中包括埃斯·德夫林(Es Devlin)與加勒斯·普(Gareth Pugh)等傑出設計師。我們還與不少建築師合作,如隈研吾、阿曼達·萊維特(Amanda Levete)與伊麗莎白·迪勒(Liz Diller)等等。

此外,V&A也是倫敦設計節的合作伙伴及官方的活動舉辦場所。設計互聯也會參與今年的倫敦設計周,呈現“設計的價值在中國”的內容。

V&A攝影中心內景

澎湃新聞:2018年,V&A開設了新的攝影中心,作爲一家致力於應用及裝飾藝術與設計的機構,攝影在V&A的整個館藏裏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李傅廷:我們的收藏並不侷限於應用裝飾藝術和設計。從1852年成立以來,V&A就開始收藏照片,此外,我們擁有英國國家攝影藝術收藏(the National Collection of the Art of Photography),這是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攝影收藏之一。

目前,我們的攝影收藏已經超過80萬件攝影收藏,涵蓋了整個攝影史,囊括歷史與當代最重要的攝影師。2018年開放的V&A攝影中心是我們的第一階段,它讓我們得以重新構想攝影作爲一種藝術媒介,並且在我們的公共項目中變得越發重要和普及。

除了攝影中心以外,我們的家族中還有V&A鄧迪分館(V&A Dundee)、在建的V&A倫敦東部分館(V&A East)以及改建中的V&A兒童博物館(V&A Museum of Childhood),這都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如何呈現我們的收藏,將豐富的資源分享給大衆。

V&A鄧迪分館

澎湃新聞:如今教育在博物館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教育方面,你認爲中國的博物館能夠從V&A獲得怎樣的經驗?

李傅廷:教育是我們博物館成立的使命之一,V&A本身就孕育自19世紀上半葉英國國家設計學校運動(Design School Movement),它在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普及藝術與設計。教育是V&A策展和公共項目的核心,我們一直在探索能夠讓我們的藏品面向更多觀衆的新渠道,比如數字檔案、海內外的展覽以及一系列新的項目,其中包括DesignLab Nation,這一項目將材料與教育資源帶到全英國的學校。設計互聯學院與設計互聯開發的《設計思維》課程也是與V&A合作的成果。許多中國的新興博物館已經展開了學校與機構之間的對話,可以說我們在許多方面要向他們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