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剂量螺旋CT检查辐射损伤小,但也是有辐射的、且累积,那么,哪些人需要肺癌筛查呢。实践证明,大约1%的人群筛查肺脏CT可以发现问题,对肺癌病人生存时间有很大贡献。

肺癌是我们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然而约60%的病人就诊时已到了中晚期,相对于早期治疗效果有太大的差别,ⅠA期术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Ⅳ期一般不再说5年生存率了。

毋容置疑,肺癌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或没有明显症状,怎么办?防癌关口前移,筛查!

一、筛查肺癌都有哪些方法?

1、痰细胞学检查

肺癌大都源自支气管粘膜层,肿瘤表面溃烂可能有癌细胞脱落随痰咳出,若痰检阳性,准确率就是百分之百。但痰检阳性率太低,不一定有癌细胞脱落、或数量少,也就不一定被发现。

2、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可以观察到大的支气管内是不是有肿瘤,也可以取活检,但是有创性检查,周围型肺癌支气管镜也不能发现,因此不适合肺癌筛查。多是影像学发现问题了,进一步检查的手段。

3、影像学检查

X线胸部平片,对于直径大于5-6mm以上、密度较大、周围型肺肿瘤或许可以发现,但对直径小一点、密度小一点(比如磨玻璃肺结节)、纵膈附近的肿瘤就有可能就被遗漏了,因此,胸部平片不是肺癌筛查最佳选择。

胸部CT不受肿瘤位置、密度的影响,对于更小一些肿瘤也可能发现,这些是胸部平片不可相比的。

那么PET-CT呢?也不适合肺癌筛查。首先它很贵,大多要万把块,再就是它对小的肿瘤敏感率也很低,多是直径1cm以上肿瘤被发现,常用于肿瘤分期、治疗后复查等,还有放射性损伤比较大。

二、肺脏CT基本上可以排除肺癌

为什么说CT“基本上”排除肺癌,而不是“完全”呢?肺脏CT一般情况下能发现肿瘤的直径多在3mm以上,不是所有的肺部肿瘤都能被发现。

1mm³的肿瘤就有10万个癌细胞,若是小细胞肺癌,体积倍增时间在一月左右,肿瘤或许半年就发展到直径1cm大小。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等)体积倍增时间在3-4月左右,肿瘤发展到直径1cm左右大概需要两年。

而直径1cm大小的肺癌,生物学特性不同,或许有些已发生它处转移。

为了提高CT对早期肺癌的阳性率,可联合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比如SCC、CY21-1、SNE、CEA、CA199等。三、肺癌筛查为什么推荐低剂量螺旋CT?

普通螺旋CT每次放射剂量大概是3-30mSV,大约是胸片的100倍。应该说每年做1次CT是安全的,但是毕竟存在射线损伤,所以肺癌筛查推荐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也就是射线损伤小一些,图像就好比像素差的照片,清晰度不够,但可达到筛查要求。

四、哪些人需要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检查辐射损伤小,但也是有辐射的、且累积,那么,哪些人需要肺癌筛查呢?推荐年龄超过40岁、男性、吸烟以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但我们国家许多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情况也很多,所以不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也建议做1次筛查作为基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复查时间。

实践证明,大约1%的人群筛查肺脏CT可以发现问题,对肺癌病人生存时间有很大贡献。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