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写下本人的感受吧,等有时间了详细写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供朋友们参考吧。

本人2005年通过自考取得了法学大专文凭,2006年在没咋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第一次司法考试(少数民族县,放宽学历地区),分数好像是280多。后来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日常也会用到法律方面的知识,但司考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2013年,偶然的机会报考了华南师大的网络(法学)专升本,当时也没想着司法考试,觉得这玩意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而且国家又要改革,提高参考门槛,想着等自己拿到本科毕业证时,估计也没资格参加考试了。可没想到16年底拿到本科证时,了解到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就决定试试。

正式准备司考,是从17年3月初开始,借了朋友的办公室,每天晚上下班陪孩子到7点左右,就去到借的地方复习,晚上11点到12点回家(具体结束时间根据当天状态)到17年6月时意识到这样复习,时间还是不够,于是跟公司请假3个月,全力准备,每天复习时间在10小时左右吧。

个人经历(不敢说是经验):

1.首先是选择网校。也简单比较了下,最终选择了法律教育网,主要因为以前在正保旗下其他网校报过名,感觉不错,所以也没太犹豫。

2.教材(三大本),有一套往年的,实际一眼没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这几科是放在考前1个半月开始复习的,主要听竹西君老师和任海涛两位老师的课件,再就是背讲义。必须认真背,背!

4.除了3的几个科目外,其他科目,就完全是凭兴趣。我的顺序是,先民法(基础班王莺哲老师的课太棒了,不仅是学到民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司考建立起了信心,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吧。)接着看三国法(不知为啥,对三国法很感兴趣。李毅老师,课很棒。)接下来是,民诉、商法、刑法、刑诉、行政法,中间穿插着经济法。每位老师都各有特色,都很棒。除经济法里的个别小科目,听的次数没超过三次(不是因为汪华亮老师讲得不好,是经济法这科目确实太零散(不得已做的取舍),但汪老师的课绝对是棒棒的),其他科目,都至少听了4次,个别科目听了N次(后期用1.8或2倍语速听)。

5.总结来说:起步,一定选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开始,这样能建立起信心。网校,必须要报,具体报哪家,根据自己判断。关键中的关键,是保证复习时间足够,挤出一切时间,我基本是,吃饭、洗澡、开车时,都在听(后来,开车听课被老婆严厉制止了)网校课件,反复听,纸质讲义在每科听了两次后开始反复读、背。我其实没有制定啥学习计划,当天看哪科,更多是根据兴趣,有时一天会同时看两科或三科的内容,而不是必须等一科看完后再看另一科,但不论是否有计划,要尽量保持各科目的平衡,至于“所谓的”重点科目(民、刑、行政、诉讼法等)后期才会多些考虑,前期尽量平衡。

6.在前边的帖子里也提过,信心,不管咋样,你如果报了考试,而且打算去参加考试,那就准备吧,近几个月就为了这事,干吧。

后记,因为是自考加网络教育,所以在日常也会遇到些“不被待见”。更多是“呵呵”应对吧。

过了司考不代表啥,只说明,咱努力了,以后的路还得自己认真走。努力了,加油了,够了!

也要感谢曾经的老板,两个月前离职的(成绩公布前),但当时给了我充分的假期准备考试。最后,真心感谢老婆、女儿及每位家人,为我做了很多。

最后想说,司法考试,不代表太多,很重要的,是证明了,你,认真做事时,不孬,牛逼。就行了!!

过些天,有时间了,详细写写。

敬请期待下回分享!

小编说:自考本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为了考试请假在家学习,每天学习10小时,这么努力只为了自己一个法律梦。所以,有梦想就去克服困难坚持,坚持就会胜利,付出就会有回报,这是不变的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