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长相显年轻,但1982年出生的王凯应该算大器晚成,凭借《伪装者》、《琅琊榜》两部热播大戏走红后,王凯终于得到了第一个男主角,与与王子文搭档出演《如果蜗牛有爱情》,随后的《放弃我,抓紧我》、《欢乐颂》等剧更均拿下收视冠军。原本可以在偶像剧的路上继续吸引流量,但王凯却接拍了反映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的当代题材剧《大江大河》。该剧登陆东方卫视上星开播后收视迅速夺冠,而王凯饰演的宋运辉作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历经坎坷考入大学,毕业后来到国营工厂担任技术人员。虽然带着厚厚眼镜的他“颜值”不再,但精湛的演技和强烈的写实风格也获得了观众强烈共鸣。

《大江大河》根据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讲述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1978到1988年这十年间的故事。一开场,王凯和童瑶饰演的宋运辉、宋运萍这对姐弟的故事就牵动着观众的心。

相由心生

少年感来自内心纯粹

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能上高中,宋运辉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理科,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但习惯性地被打压让他的性格十分自卑,而在大太阳下背一百多遍《人民日报》登的高考新政策一段,更让一个执拗、笨拙、耿直的少年跃然荧幕。

时报:现在有个流行语较“王凯满3618”,演出一个农村18岁大男孩的状态,听说你为此特别减重30斤?

王凯:哪儿有30斤,30斤我现在就应该躺在病床上了。

时报:很多观众评论你喂猪的姿势很地道。

王凯:当地的村民会教我们怎么喂猪。

时报:之前你提到过设计了推眼镜的动作,除此之外怎么找到1978年的时代氛围?

王凯:对于我们演员来说,眼镜、发型、服装都是其它各个部门老师准备的,演员就是找人物的状态和感觉,因为1977和1978年正好是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所以我问了他们年轻的时候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经历过什么,以及感情生活、爱情生活是什么样的。父母跟我说这段事情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光,以及他们回忆青春时的状态就能揣摩到那个时代,那会儿的合影都是黑白照片,但人物状态特别精神,朝气蓬勃,向父母请教对我的创作起到了很大帮助。

时报:剧中姐姐为你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这部戏姐弟感情很吸引人,但书中最后姐姐不幸去世了,据说这场戏也很损耗?

王凯:那场戏是我回到家里看到姐姐的尸体放在那儿,我拍了6遍,有不同的机位和景别,有近景、远景、中景,其实可以稍微不那么使劲,让自己别那么累。我也曾经这么想过,但是我发现演着演着发现,当时的情景吸引着你没有办法省劲儿,每一遍都是全身心投入,当时撕心裂肺的发出内心的怒吼,极度的悲伤。每演完一条整个人感觉都是空的,演了6条,等于身体被掏空了6遍,那天收工挺早的,演完之后整个人的失落感和空虚感,这场戏印象深刻的。

时报:但这部戏的造型确实跟帅不沾边了,孔笙导演就跟你讨论过掉粉的问题。

王凯:孔导一上来就说这个戏你要考虑清楚,可能会掉粉,我说你考虑这个干嘛?我告诉孔导,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这个戏播出之后我应该会涨粉,我一直在打消导演这个顾虑,其实导演为我考虑挺多的。

时报:所以在表演上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凯:困难有很多,我们在现场都是一步步磨出来的,对于我来说,这应该是我接的角色当中年龄跨度相对比较大的,18岁的少年感如何呈现?导演跟我说不要去演年轻,因为一演反而不好了。导演帮我分析人的性格、心理状态,他说那会儿人很纯朴、很纯粹、很简单,你就抛弃私心杂念,不要想太多,你把内心放干净了,自然而然的清澈感和少年感就会出来,我就这么做了。所谓相由心生,你心里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外在表现就会有一种轻松感出来。

为了梦想

有股傻劲儿

在《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可以说是从泥地里钻出来的人物,尽管被身边的人认为有点“傻劲儿”,但他打破了既定且安稳的生活轨道,抓住时代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本身的经历就是一个历经磨难的逆袭的典型。而王凯本人进入影视圈的故事也与宋运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最后一批顶替父母入职的国企员工,年轻的王凯拿到了新华书店的铁饭碗,但内心的表演梦最终让他放弃一切北漂求学,考上中戏、跑龙套多年,才终于遇到伯乐。

时报:你认为自己跟宋运辉有什么共同点?

王凯:宋运辉本身就是一个从最底层的农村小青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拼搏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其实跟我的经历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曾经也敢闯,那会儿就像一个没心没肺的傻子一样敢闯,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了。其实宋运辉也是,一路上遇到很多贵人对他的提携和教导,也有运气的加持,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契合点的。

时报:宋运辉是有点“傻”的,你觉得自己“傻”在哪?

王凯:我傻就傻在那会儿觉得是铁饭碗,父母希望孩子有稳定的工作,这是他们最希望的事情。当时在我已经有一个很稳定的工作的时候,我放弃了,去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所谓的梦想干了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就是一股傻劲儿。

时报:这部戏中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什么?

王凯:应该是有一场戏我们要去到钢铁厂特别高的地方,现场工作人员说最多只能上去14个人,因为太危险了,最前面领路的人身上要放一个毒气的探测仪,一旦有毒气体泄露,就会报警,报警之后我们就要赶紧撤退。因为我要演戏我肯定上去了,还有其他的13个人,下来之后我们说这14个人是过命之交,如果出现危险的情况,我们14个人是很危险的。

时报:你觉得宋运辉这个角色的价值是什么?这个人到现在还有在影响你吗?

王凯:我当年演萧景琰的时候,那段时间觉得那个角色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你天天在进入人物状态,不知不觉的人和角色有一些胶着的地方,你演完回归到生活当中你还是你自己。这部戏的意义是可以告诉很多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也许他们对这个题材的戏不感冒,但却能让他们知道父辈是怎么走过来的,有多么不容易,包括今天所有人能够享受当下美好的成果都是父辈那一代拼搏出来的,这是这部戏的意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