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令我比较挂心的事:新学年开学不久,班上的一名新生多次向我表示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毫无兴趣,而是由父母勉强其报考的,而平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父母都会横加干涉,丝毫听不进她本人的意见。学生恳请老师可以代她和父母沟通一下,请父母不要干涉她的选择,更不要毁灭她的梦想。我可以体会她表达这样的诉请时心里的无助与不安,也尝试和其父母沟通,不过情况并没得到太多改善。

赵子圆

宋溪 制图

当学生得知这最后的希望也行不通时,绝望得泪落。一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业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话语权,被至亲逼得直哭,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遗憾的是这确实是真人真事……

在我们身边,太多时候孩子口中的“梦想”和“坚持”不过是父母眼里不现实的“幼稚”和“不懂事儿”,怎么会当真呢?

大家回忆下你是否曾经把自己正在交往的恋人介绍给亲友,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还记得他们是怎么说的吗?尤其是女孩子们,闺蜜之间总难免对对方的伴侣品头论足一番,但个别朋友发表观点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振振有词:

“我觉得他太一般,你这么优秀,以后找个多好的找不到啊!”

“反正我觉得这个人对你不像真心的,我可是为你着想啊。”

“毕竟你们都有孩子了,还离什么呀,能过就凑合过吧,谁不是这样过来的……”

我曾在一位朋友家见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一群叔叔伯伯、婆婆妈妈围着一个年轻人坐成一个圈儿,声泪俱下地控诉年轻人想要离家去外地创业是多么的罪恶滔天,而他们的理由更是此起彼伏——

“父母都这么大岁数了,你离开家,能安心吗你?”

“不是我要泼冷水,创业哪那么容易……”

“这话按说我不该说,当公务员多稳定啊,非自己找罪受,我这当姨的都看不过去了!”

生活中如此无奈,不胜枚举。

显而易见上述的情况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失去了应有的界线感,过度干涉别人的事情或狭隘地以自身的立场去看待、忖度他人的人生是极为不智的,所幸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界线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着重说的是,与至亲、密友间的那个界线。

首先,与至亲、密友间的界线难分清难在“情分绑架”。这主要体现于他们对你生活的侵入,大多时候确实是真为你好。人们出于对他人的关怀与认同,对对方的生活评判、指点、拯救、控制——从苦口婆心到威逼利诱,以期你能因此过得更好或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幸,基于这样的初衷,我们很难决绝地抗拒他们的干涉,正如那对代孩子选择专业的父母,谁能说他们不是为孩子尽心尽力的好爸妈呢?

其次,至亲、密友突破界线,原因在“接触频繁”和“格外信任”。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注定受到群体成员多多少少的影响,而其中又尤以至亲、密友组成的“亲友团”影响力最大,究其原因,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们接触得更为频繁、相处得更加密切,处于人际核心圈内的他们相较于其他人我们更加信任、依赖。他们的声音会带着满满的信赖感密集地出现在我们耳畔,正如那位被亲友围住的创业青年,那片嘈杂中,可曾听到了内心最深处那个声音呢?

最后,活跃的“亲友团”热心有余却并不能为你的人生买单。想想那个出于对你的肯定而说着 “你这么优秀以后多好的找不到”的闺蜜,她在那未知的“以后”为你找到一个对的人吗?人生没白蹚的路,更没替你蹚的人,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唯自己去面对的事,什么是你想要的,你自己最知道。

生活不是一马平川,在人生的岔路口,每个人都会面对质疑、怂恿、指责、埋怨,我们也难免动摇、游离、孤独甚至怀疑自己,既渴望有坚定的信念去勇敢追求自我,更希望能周全真心爱护我们的亲友。

两全是很难,正因为我们踏出的每一步都饱含艰辛,才更要向着自己内心的方向迈进。认清什么是值得你坚定执着的,亲密而果断地向“亲友团”划下那道独立的人格尊严的界线。

在这个精彩纷呈又挑战环生的世界里,或许我们不需要活得很优秀、很完美,但我们真的需要活得很独立、很果敢!

(原标题:给“亲友团”划划线)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