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家里的光线变得更柔和、更舒适、更自然、更温馨、更有逼格,可以尝试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家里挑选下面三组灯光搭配进行照明。但是你得向家居姐保证——永远不要同时打开它们。因为不同组的灯光是适应不同场景的,如果全部打开,那真是亮瞎眼了……

  第一组光

  3800K暖白吸顶灯、花灯

  一盏吸顶灯照亮一个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国内家庭的标配。简单、方便,也勉强够用,是吸顶灯最大的优势,但是很多情况下,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不过,有一个时间倒是很适合它:大晴天。无论大小户型,都可能因为房子本身的朝向和设计,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窗外一片阳光明媚,可是家里还是偏暗,比如全家窗户都是朝北的屋子,没有阳光直射到屋内。或者是屋子中有一两个采光较差的房间,在白天也需要开灯。

  遇到需要补光的情况时,暖白色的吸顶灯、花灯是最好的选择。

  暖白色(色温3000K~4000K,这个数字可以在商家那里看到)的灯光,照射出来的感觉更接近大晴天的太阳光(虽然很多资料都表示,正午阳光的色温是5000K~6500K,但是这个色温的灯光已经是冷白了,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还是会有区别)。

  而吸顶灯的光线极其地柔和、均匀,一定程度上也很类似太阳光从窗外透进来、被家里的墙壁地板反射的感觉,在白天开启时,灯本身的存在感很低——确实在照亮房间,但不会让你第一时间意识到它是灯光。

  这样的暖白色光线照在家里,因为颜色和阳光很接近,不但和室外的阳光不冲突,还让人感觉像是太阳光线的延伸,非常好地能够改善室内光照不足的情况。

  第二组光

  5000K正白筒灯、灯带

  这个颜色的灯光,最常用在办公室里。和第一组灯光一样,第二组光也是在白天用的,不过它更适合阴天和雨天,道理也一样,白光比较接近阴天时的自然光线。阴天时,好像整个天空都罩上了大大的灯罩,分辨不出光线是从哪个角度照射出来的,这种散射的光,也和均匀分布的筒灯非常类似。

  隐藏的光带也有一样的效果,光带只见光不见灯,光线先照在天花板上,被天花板反射之后,均匀地洒下来,整个屋子都能很均匀地被照亮,并且额外带来天花板的悬浮感。

  用正白色的筒灯在阴天模拟当时的自然光照效果,能非常有效地缓解阴天时采光不良的问题,而且会让人觉得非常自然、舒适。若是这时开启的是黄色的灯光,会带来“好像到夜里了”的错觉,而且光照效果并不好。

  第三组光

  2700K暖黄射灯、吊灯、台灯、落地灯

  暖黄色的灯光就是传统白炽灯的颜色,这种温暖的颜色接近烛光,天生自带家的温馨感,是最适合家庭在夜间照明的颜色,没有之一。包括像H&M、无印良品,他们使用的灯光也都是暖黄光,整体的氛围营造起来也非常棒。

  夜里家里用太白的灯光,不但刺眼,而且还带来办公室一般清冷的气息,尤其是一个人独居时,白光更容易让人感觉寂寞。而且在自然界中,白光只能出现在白天,夜里的光线通常也是偏暖的火光,暖黄灯光对人生物钟的影响要远远小于白光。

  暖黄色的灯光怎么用都不会出错,用在餐厅、厨房时能够显得食物更有食欲;用在阅读灯尤其是睡前阅读,不会让你越看越清醒;家里随处点缀的壁灯、台灯,又能营造出壁炉或烛光的家庭温暖氛围。

  上面的这三组灯,可以分成三个大开关,晴天开第一组,阴天开第二组,夜里开第三组,始终都能保持最自然、最让人眼舒适的照明光线。

  客厅吸顶灯、餐厅吊灯和工作灯挑选可以调节黄光或白光的调光灯,通常会有两种——固定正白、暖白、暖黄三种颜色的有极调光,还有可以自行调节从暖黄到正白的无极调光。如此一来,基本能够适应晴天、阴天补光和夜晚照明的需求。

  其次,像射灯、壁灯、台灯、落地灯、镜前灯这些照亮局部或纯粹营造氛围的灯光,大多时候只在夜里开启,那么闭着眼选暖黄就好了,更能够营造出温馨的效果。

  PS:别把不同颜色的灯混着用

  商业照明中,偶尔会用类似两盏暖白一盏正白这样的灯光进行搭配,混合出一种居中的光色出来,但家里面积没有商店大,更建议保持同一个光色。自然界中的太阳光颜色会变化,所以我们的眼睛会适应一定范围内光色的变化,无论是暖黄光还是正白光,我们会经过识别后,准确认识出物体的颜色。

  但要是家里的暖黄灯和正白灯离得很近,立马会感觉出两者巨大的差别,暖光发黄,白光发蓝,整个照明看着很混乱,甚至影响我们对颜色的认知,搞不清楚到底什么颜色才是真正的白色。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卫生间里,吸顶灯是正白色,镜前灯是暖黄色,这样的情况下,两盏灯就别同时打开了。

  (来源:公众号“住范儿”,ID“zhu-faner”)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