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丹县:多策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难题

点击上方"志丹网通"免费加入

“我们村是个苹果专业村,几乎家家都有苹果树。我们在流转来的土地上种的也是短枝富士,3年就能见利。”8月17日,李世强说。他算了笔账:前3年,通过在果园里套种黄豆,每亩基本能赚300元,把流转费稳稳就包住了。等苹果见利特别是进入丰产期后,每亩至少能卖1万元,刨除给村民30%的分红和其他各项投入开支,村里至少还能落下五六千元。“到时候,村集体有钱了,就能通过邀请技术专家、制定奖励措施等方法,更好地促进全村果业的发展。”

2016年,志丹县杏河镇城山村村支书李世强办成了件大事。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代表村委会从村民手里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3亩被荒废的耕地。目前,其中的198亩已经栽上了苹果树苗,其余的正在覆土增肥。

为了确保集体经济在规范中发展壮大,今年7月,城山村村委会还成立了自己的实体经济组织——志丹清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权负责集体经济的各项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

和城山村一样,保安街道办事处西阳沟村村委会今年4月也从2户村民手里流转了11亩撂荒耕地,种上了苹果树苗,套种了西瓜、小瓜、蔬菜。仅西瓜一项收入近2万元。

“过去村集体每年的收入,一项是财政拨付的2.5万元办公经费,一项是包扶单位给的2万元帮扶资金,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收入来源。这点钱,除了各种必要开支,能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发展产业的寥寥无几。”西阳沟村村支书常丕成用“有人管事,没钱办事”来形容过去村集体经济的窘况。他说:“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我们就可以做很多像慰问老人、修建生产道路、资助贫困大学生这样的事情,让村党支部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截至目前,志丹县10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集体经济类型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等农业产业为主,另外还有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出租和合作社、果库等实体经营两种类型。据统计,全县建成集体果园1670亩,发展核桃等林果产业1137.4亩,种植中药材430.3亩,农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300万元,待以山地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后,年收益预计将达两三千万元。

“为了破解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志丹县从2015年底开始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此之前,多数村的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单一靠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县配套资金,薄弱的村集体经济连自身运转都捉襟见肘,又怎么能为群众服务、给群众办事呢?”志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屈永峰说。

经过一年多的强力推进,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的志丹县,开始把规范发展、提升质量纳入日程。为此,该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在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组建村级合作组织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志丹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志丹县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县财政一次性为56个贫困村每村拨付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4万元、注入互助资金20万元。(姚志伟)来源:陕西传媒网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