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缮天安门的工作人员看到就顿时激动不已,马上将该情况汇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很快赶到现场,专家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金元宝、一颗红宝石和一堆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安门进行了多次修缮,可毕竟天安门历经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建筑主体结构已经破坏严重,而且整体下沉。

天安门,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之所以叫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顺治八年,改名为天安门。 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城门,来到北京的外地人几乎都会来天安门前留影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安门进行了多次修缮,可毕竟天安门历经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建筑主体结构已经破坏严重,而且整体下沉。正是天安门在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几乎每年都对天安门进行大大小小的修缮。 就这样又过了二十年,到了1969年,河北邢台发生了大地震,虽然北京距此有数百里之遥,但仍然震感强烈,包括天安门在内的很多古建筑受损严重。 眼见天安门已经摇摇欲坠,在得到上级领导同意后,相关部门决定对天安门以及城楼进行大规模维修。 这一次重修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工人们用杉篙苇席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天棚”。据说,当时连北京市市民都不知天安门被拆掉重建,所有参加重建的工人也要严守秘密。 工匠们在拆到天安门最高处的脊瓦处时,意外出现了,结果大家都很激动。 工作人员在城楼屋顶的琉璃瓦下面,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 这个盒子古色古香,采用金丝楠木制成,上面还有一层厚厚的灰尘,一看就相当有年头了。修缮天安门的工作人员看到就顿时激动不已,马上将该情况汇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很快赶到现场,专家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金元宝、一颗红宝石和一堆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 历史专家解释说,在明清时期,皇帝在祭天之时,都要用到五谷,称为“五彩粮”,从楠木盒以及里面的“五彩粮”来看,应该是某位皇帝在祭天之后,将它们埋在了天安门城楼之上,有敬奉上天之意。

专家表示,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长达600年,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和无法解释的谜团。你知道哪些关于紫禁城的故事和谜团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