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三用车、时速可达4000km/h的真空管道城际列车、位于地球35千米以下的干热岩发电系统……当一个个陌生专业的词汇、流利标准的英语口语从面容尚显稚嫩的中小学生嘴里连珠似的蹦出来时,全场人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11月9日,由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主办的2018-2019年度未来之城四川区域决赛在树德中学光华小区举办。经过近2个月的激烈角逐,来自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中学、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凉山州冕宁县成功小学校等全省各校的23支队伍杀入决赛。

  此次比赛的主题为“赋能未来”,聚焦城市发电系统防灾应灾能力。23支参赛队伍、23种清奇脑洞、23个窥视未来的窗口,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又能兼顾现实条件,既符合所选地区的的自然环境特点、还不忘兼顾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这届“小工程师们”的脑洞,我服!

  未来之城·阿斯加德,地点广西北海 嘉祥锦江↑↑↑

  嘉祥锦江初二年级同学们带来的这个城市厉害了!基于北海城市特点及自然条件,构建了核聚变发电、可燃冰发电、光伏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保障城市电力供应,整个城市能够抵抗12-14级台风!

  还有城市双层结构,海下三分之二为巨大的商业聚合体,吸引来自全球的游客,发展旅游业;另一部分则为潮汐发电系统。

  更妙的是,同学们还想到要将多余的电量储存售卖作为城市经济来源之一。

  未来之城·Bright Future City ↑↑↑

  同样来自嘉祥锦江的团队。

  “小工程师们”把自然与技术融合在一起,利用位于地球深处丰富的干热岩热能资源开发地热发电系统。

  道路也全部安装有地热系统,地面结冰,会自动开启使冰融化,进入城市海绵系统,循环使用。

  看下细节图↓↓↓

  “小工程师们”的设计理念也是real暖心:

  “我们不需要城市有多么高端,更多地考虑的是城市是否宜居。”

  “技术无上限,人类只有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未来之城·万维家城 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

  当司马相如遇到科技范儿十足的万维家城:

  司马相如:“我怎么到这里来了?”

  城市设计师:“呃……做实验做错了。”

  幽默的情景设计逗得现场一片笑声,团队模型制作之精细、漂亮赢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未来之城·光华城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

  “小工程师”介绍,项目亮点在于卫星触电技术,可以接收电磁波进行无线供电;智能电网,防止出现停电电力浪费。同学们还不忘以科技传承独特城市文明,在文化中心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蜀锦、川剧的魅力。

  未来之城·Phoenix City 天府七中 ↑↑↑

  未来之城·动力之源 天府七中 ↑↑↑

  未来之城·成奴鲁 七中万达 ↑↑↑

  未来之城·羲和城 七中万达 ↑↑↑

  未来之城·大漠之星 地点:新疆塔里木盆地 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

  城市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铺设光伏公路、太阳能发电板等;中层为城市主体,包括居民区、旅游区、商业中心、工业区等;地下层为应急电网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

  除“大漠之星”外,电子科大实验中学还带来了“都江堰”“悉尼·星月小岛”“武汉·云梦江城”三座未来之城。

  其中“星月小岛”尤得评委老师赞赏,“小工程师们”将海啸、飓风等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分解、转化为电力服务城市,“这个想法就很新颖、脑洞很大”,评委老师赞赏到。

  当小编问到“此次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几位同学立马提高了声音,笑着回到,“掏垃圾!”原来参赛模型制作所需材料都是孩子们到学校清洁工阿姨那里淘来的,废物利用。

  未来之城·Angels city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宜宾实验外国语学校 ↑↑↑

  未来之城·星雨城 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小学 ↑↑↑

  未来之城·电力十足城 都江堰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

  这里是100年后的成都,由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这一年,电力十足城遭到了极端暴风雪和冷冻灾害袭击……

  “小工程师”们利用行人车辆对道路形成的压力发电,并进行储存。遇到特大冰雪天地,电能转化为热能,将地面冰雪融化,最终汇入城市海绵体,循环利用。

  这还不算,他们把原本竖直的红绿灯压入道路交通指示线,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感应红绿灯驾驶。

  小工程师们还考虑到了色盲人群,对于红绿色盲来说,过马路简直太危险了。于是将原本红绿指示灯改造为亮与不亮,这样色盲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走、什么时候不能走了。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安排。最开始我们做了日程表,但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有些事情安排地并不合理,还有些我们在预计时间里根本做不完,然后我们大家就一起一步一步修改日程表。”这群5年级的孩子简直太厉害了。

  上午集中自由展示时间,所有参赛队伍集中在体育馆,现场一片火热,同学们新奇地来回看着,时不时还来个现场切磋,评委们也到现场认真听“小工程师”们的介绍。

  下午展示评审环节结束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也是本次决赛的评委老师李彤梅显得十分高兴,她告诉小编,“今年的决赛高手团队太多了!”在她参与评审的小组中,有一半的团队她都给出了65分以上的高分(满分70分)。

  最让她惊喜的小学组的表现,“有些比中学组的团队表现的还好。”尤其是模型制作,非常精致,她一度怀疑是不是学生们自己做的。于是,她故意询问模型制作过程。不料,学生们的回答非常详细,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尝试过哪些材料、修改了多少遍等,“这就说明确实是孩子们自己做的”,李彤梅说,“真的太意外了。”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张建海老师同样对小学组的同学们赞赏有加,模型制作相当立体而且精致,比例尺设计也非常合理,“已经近似专业水平。”

  但张建海也强调,虽是“未来之城”,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天马行空地“狂想”,同样也要求切合实际,“就是逻辑上要讲得通。”他举例解释到,比如某个地方地热资源富集,你就可以设计地热发电系统;水力发电靠的是势能,如果你这个地方河流平缓,你再设计水力发电,那肯定是不行的。

  除此之外,还有赋能锦城、暮光之城、奔月小镇、百年成都、亚特兰蒂斯、万宁之邦、Progressive City、Valencia Town等脑洞大开的未来城,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地理、美术、物理、数学、英语……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各显身手,现场展示自信大方、对评委老师们犀利的问题也是应对得体。看得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有人打趣,这不就是四川版的“神仙打架”嘛!不明觉厉!

  据悉,“未来之城”大赛是由美国全国工程师周基金会(National Engineer Week Foundation)组织,面向青少年的一个教育课程和赛事活动,距今已有20余年历史。旨在帮助青少年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式,对科学、艺术、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设计一个未来100年后的城市。

  2015-2017年,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带领300余师生,近30支队伍参加未来之城中国区总决赛,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中学组和小学组总冠军;三度代表中国队参加全球(美国华盛顿)总决赛,2018年2月,获得全球总决赛最佳人气奖。

  看过瘾了未来之城,来看下“小工程师们”real 认真又可爱的表情包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