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山望远镜】不可不了解的滇派园林代表——近华浦

到过大观公园的游客们,都知道在大观公园中心区域除了鼎鼎有名的大观楼,还有滇派园林的代表——近华浦,但是很多朋友却并不了解这一建筑群的特点和历史,那就让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吧!

明代的水云乡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在云南古地名中,昆明也有个西湖。据明《万历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翻译成白话文,也就是说,在云南昆明西郊,有个水草常绿的西湖,黔国公在湖滨建成莲池,称之为水云乡。

据明《万历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翻译成白话文,也就是说,在云南昆明西郊,有个水草常绿的西湖,黔国公在湖滨建成莲池,称之为水云乡。那黔国公是谁呢,他便是明朝初年,率军入滇并屡立战功,后被封为“西平侯”的沐英,可谓历史上开拓近华浦的第一人。

综合前代旧志,结合日后事实,可以看出,明代志书中的昆明西湖,即今草海,湖中有小岛,黔国公建有水云乡别墅,内有君子亭、簇锦楼等建筑物。

清朝初年,小岛被唤做近华浦。据民国《昆明市志》,由于它接近太华山(俗称“睡美人”),所以称之为“近华”。草海中的“海棠花”经采捞加工腌制,便是昆明独特的佐饭菜肴——“海菜鲊”。

清代的近华浦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有位法名乾印的湖北籍和尚,来到海阔天空、绿树扶疏的近华浦,草创茅庵,宣讲《莲华经》,吸引众多信众。于是,乾印的茅庵被扩建成观音寺,听禅讲者不绝于途,成为禅宗回光返照的道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巡查四境,路过近华浦,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便命人修建了亭台楼阁并“建楼二层”,因其面临滇池,视野开阔,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取名“大观楼”。

“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们在此临湖宴饮,骚人墨客也纷纷登楼歌赋,但作品多为粉饰太平。

乾隆年间,一生坎坷的布衣寒士孙髯,一扫俗唱,挥就了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大观楼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壮美风光,下联抒发了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二百多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也成为大观楼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时任云南按察使翟觐光的主持下,大观楼扩建为三层,成为现在形制的雏形。咸丰五年(1855年),大观楼有了一次“通天”的机遇,晋宁籍兵部侍郎何彤云,有一天在南书房值班,咸丰帝询问他家乡滇池的情形,何侍郎附带谈到了已成为省城名胜的大观楼。皇帝一时高兴,亲题“拔浪千层”四字,赐滇制匾,悬挂于楼前。咸丰六年(1856年),观音寺、大观楼连同附近村舍,在回民起义中化为一片焦土。

同治五年(1866年),云南提督马如龙独立捐资,重建大观楼及其附近亭榭,重建完工前,云南省内书法家为此一胜迹重振而感到高兴,纷纷题书楼名,时避乱旅居直隶的呈贡籍书画家孙铸,即挥毫“大观楼”三字,寄滇以备匾额选用。

马如龙也十分重视楼名的补书,亲自和幕客一道,在历代碑帖中另选三字,刻匾悬挂于大观楼前。孙铸的榜书楼名,直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马氏病故后,始由其子付诸石刻(现园门牌坊上的楼名,即为孙铸所书)。两副书法各有千秋,同流传千古。

光绪八年,滇池水漫堤岸,近华浦部分受到损害,后在云贵总督岑毓英的主持下,对大观楼、涌月亭、催耕馆等进行了修葺,近华浦面积不断扩大,有楼有亭、有台有廊、有桥有池,终成省城第一胜景、滇派园林代表。

民国初年的整修

辛亥革命后,城市建设风气渐开,大观楼作为云南古典园林之代表,亦受到省政当局的关注。

1914年,李鸿祥担任云南民政长时期,修筑了由城区通往近华浦的马路,作为云南省最早的一条现代化公路,庾恩旸在其所著《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中,有如下文字说明:“近华浦在水中央,惟有船帆往来,游者不便。民国以来,增筑马路,沿河而达,坦坦大道,十有余里”。

修路的同时,云南省政当局也对近华浦上的建筑物加以维修。据当时文献记载,游人不管是沿大观河乘船还是沿大观路步行,都在马路尽端进入大门。

入门北行,首先到达涌月亭,亭周为大片草地。西邻大观楼,东有僧舍和近华楼。大观楼北外有望湖亭,突出楼外水上。亭接游廊,通往牧梦亭。牧梦亭东有数帆亭,右行不远,即为和大观楼对望的近华楼、僧舍。

民国初年的这次修整,虽因护国军兴,财力支绌,进度缓慢,时作时辍,却为1924年唐继尧辟建大观楼公园,奠定了基础。

(信息来源:大观楼)

往期精彩推荐

首届“西山睡美人”文化艺术节启幕,3大主题活动展现“活力西山”的独特魅力

丹霞公园大变样 贤聚西山人才公园将在这里建成

来看大墨雨村如何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振兴之路

冬草莓采摘季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