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玉金

人是被技术淘汰的,不是年龄

在头条上有人问:“40岁的中年男人突然失业了,该如何继续接来下的几十年呢”?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20年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当时被安排到一个北京市的市长工程项目组锻炼(这个工程放在我所在的企业),项目组中共有七个人。当时北京市平均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联想的台式机奔腾电脑刚刚开发出来,一台奔腾电脑要一万多块钱,上网需要拨号才能上网。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项目组有位老人家,60多岁了,熟悉后才知道他是我们集团流量计事业部的总经理,退休后被老板安排到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当时我研究生刚毕业,电脑打字的速度也不快,刚刚脱离二指禅的水平,公司总裁办当时是有专职打字员,因为会电脑录入的人还是少数。

让我最惊讶的是,老人家不管工作多忙,下班后都会在办公室拨号上网,熟练的使用二指禅浏览三大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的新闻,即使回来晚了,也至少会浏览新闻目录。在处理文档时,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很客气地向我请教。慢慢老人家真的就可以使用电脑办公了!

在我离职几年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回单位交流,发现老爷子还在公司忙着项目,他已经满头白发了。我问老爷子怎么还不退休啊,他说我帮王总忙完这个项目就退休!

可能大家不知道,老爷子是八一男篮的主力中锋转业后到公司的,自己钻研技术逐步升任公司流量计的总经理。他还有些静脉曲张。

从专业的体育人跨步到职业人,通过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年龄和身体没有淘汰他,技术也没有淘汰他,真的很厉害!

40岁,正当壮年,即使不能靠技术和能力打拼下一份事业,靠体力劳动也饿不死。只要认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任正非也是在40多岁创业的,并且初期还被人骗了。柳传志创业也是40多岁了啊。

容易出现年龄危机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0岁前后

30岁前后可以归结到27-33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好处于工作5年到10年的关键时期。

我们知道,工作开始的5-10年是奠基阶段,一些人更早,在3-5年就已经铺垫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在职业发展初期,不能很快的适应职场环境,迅速的把岗位工作转换为技能,是很危险的。或者做一份比较有限的职业,比如说银行的柜台人员,没有什么技能可学,纯粹是螺丝钉岗位,也是很危险的。

如果在工作之初的5-10年这个阶段没有能够积累足够的专业技能、工作经历和人脉资源,极有可能会出现职业危机。在27-33岁的时候,发现自己除了生活比较悠闲之外,工作到现在居然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也没有积累下来。这个时候人就会有惶恐感,不过在这个时候到是不会出现无工作岗位可选的危机。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能痛下决心,迅速转型,或者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话,35岁以后就会出现无工作岗位可选的尴尬!

第二阶段:50岁前后

50岁前后可以归结到45-55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好处于中年职业危机期。

45-55岁之间的十年,对于职务不高,个人工作技能不是很拿得出手的中年大叔和大妈来讲是非常尴尬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社会俗称的中年危机期。

在这个阶段,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孩子在高中或者大学阶段,老人在70-80岁。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需要精神和财务上的支持,这个阶段说句难听的就是连死都不敢死的年龄阶段。

而在这个阶段如果企业不能发展为比较好的平台,而个人又不具备拿得出手的技能,也就是说个人能力不是很出类拔萃,企业也不养老。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丢失岗位工作,而在短期内就业就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从头再来,除了没有勇气、没有精力,也有可能没有机会了。创业的话,自己的技能和资源也不是出类拔萃,基本上成功的几率很低。又有个大家庭需要自己来支撑,真的是亚历山大啊!

所以为避免职场的两次尴尬情况的出现,在进入职场的前面十年,一定要多投入时间和金钱,多积累技能、知识、经验和资源。让自己快速掌握凭本事吃饭的本领,即使将来不创业,也可以凭借个人的掌握的本领吃饭。

(本文作者邓玉金,资深HRD,知名培训师,《招聘的8节实战课》著作者,公众号:邓玉金人力资源实战,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