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村庄里麦子都收割了。前不久,家里来电,让小编到农村老家帮助收麦子。在金灿灿的麦田中,小编看到旁边一块长满杂草的田地十分扎眼。问了周边的老年人才知道,这块地的主人是一个包地、租地人,他常年以租地为生,包很多田地再租给农民种,前几年种的是一些豆子、棉花等产品,这马上合同要到期了,以后也不打算继续租了,所以也很长时间没有人去打理,慢慢的长满了杂草。

  据小编了解,在村里,还有很多包地大户人家,很他们聚在一起搞包地合作社,包地的总面积加起来差不多能有上百亩。但是,合同在今年年底到期之后,大家都不愿意再去续约租地了。有的人甚至才刚开始加入包地的大家庭,合同还没到期就要退出,这种现象在农村好像越来越多。

  看看现在的状况,再想想前几年农村刚刚流行包地的情况,真是差距甚大。当时,一些人凭借着包地挣了一部分钱,这就带动了村里的一批一批人跟着一同包地。只一个村子就能包几百亩,在领头人的带领下,村子的土地租金也因此涨了很多,相应田地的粮食价格也从百元涨到了千元以上,这是帮助村子里村民富裕起来的路子。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之前大家抢着包地,现如今却都纷纷退出这个行列呢?小编分析有两点:

  1、大面积包地没有严谨的规划,种植具有盲目性

  大面积租地之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也相对变好。但是每每到收获粮食的时候,产品卖不出去,这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很多包产大户只想着拿到更多的地,租出去,等着来年拿更多的租金,但是他们缺少严谨周密的计划,种植过多之后会造成产品供过于求,这对于农民个人损失还相对不大,但放到包地大户身上就是彻底的赔钱了。所以,作为土地承包又流转的责任人,不能盲目想着挣钱,只靠运气去发财,他们更多地是要考虑包地租出去之后,产品有没有大的市场前景,能不能有好的销售渠道。

  2、大部分承包户是想要通过包地拿到更多的国家补助

  近几年,政府对于农村包地户下放了很多补贴和优惠,一般合同满两年以上,并且达到了一定的亩数,就会更多金钱、土地面积、耕地的设备等方面的资助。所以,很多人都是奔着拿到更多优惠去包地,甚至有些人得到相关补助之后就退包。

  渐渐地,退租的人多了,这承包地行业就更不好做了。这也就照应了小编开头说的的,以前抢着包,现在却都退包。各位农民朋友们,你们那里有这类情况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