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9月15日—16日,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在中国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的论坛主题,探索如何突破时代危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期间,专家学者们挥毫泼墨,借物抒情。现选录专家学者们的题词以及其在论坛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成中英教授在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哲学教授、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荣誉顾问,其向论坛提交的论文是《论生命之道:认知生命、思考生命、修持生命》。

成中英教授现场题词

生命是存在的意识,属于存在的范畴。作为存在的意识与范畴,生命这一概念具有相互主体性,相互客体性,历史发展性,经人类反思的价值层次性,以及开放的无限的诠释性。

成中英教授题词

成中英教授题词

在中国,远在孔子时代,孔子就提出“为己之学”,此“为己”一词,当训为成己,人之生在成己以成人与成物。所谓“成”在充实与完善,达到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生命已赋予人之潜能与目的,故人可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游于艺,可以修己成人,做到无忧的仁,无惑的智,无惧的勇,而不必处处仰他人鼻息,或处处讨好他人,或处心积虑对付他人。这是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的意思。

成中英教授与题词合影

在生命是外在的上帝所造而无自主性及真善之性,还是内在的宇宙生命力所演化而有自主性及自觉的原善?对此我肯定后者,同时也就说明了生命的目的及价值所在:自觉的发挥生命内在之善,以酬谢天地化育之恩情,人能弘道,善及万物!

关联阅读:

论生命之道:认知生命、思考生命、修持生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