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报大人中国最缺的教育,是学会如何自爱。1前些时,一对来屏南学画的宝妈和我聊天。她们和我探讨着自由生活的话题。都向往着自由,所以得空了来屏南学画。其中一位宝妈说,追求自由,但责任也很重要。她说,她就受不了身边有朋友离婚这件事,对孩子伤害太大了。我问,不离婚就是对孩子好吗?她说,我没看到过有离了婚后孩子还好的。孩子总是会受一个问题的困扰,“爸爸哪儿去了”,或者是“妈妈哪儿去了”。这也是大多数80后、70后甚至更老的人所持有的观点,为了孩子,不离婚。“为了孩子”,这是多么正当甚至高大的理由。然而,果真如此么?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凑合的父母,难道孩子就看不出他们的不幸福吗?难道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就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方式吗?2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与其说“负责任”是最重要的,不如说“做好榜样”是最重要的。那么父母应该做怎样的榜样呢?为了孩子,凑合自己的人生,没有爱,却还要捆绑在一起,这是好的榜样吗?在我看来,这固然能够延续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这种没有爱的家庭,或者父母只是将爱倾注给孩子,却缺乏夫妻之爱的家庭,难道不是给孩子在树立一种负面榜样吗:爱自己是不重要的,夫妻之爱也是不重要的,只有对孩子的爱才是重要的。况且,勉强凑合的夫妻,如果要说对孩子有多么爱,我也是表示怀疑的。一个连自爱都做不到的人,还怎么样对孩子展示令孩子欣赏的爱呢?一个自己苦逼一辈子,却将任何一点好东西都要留给子女享用,生怕子女受一点苦一点累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固然他的爱是伟大的,是自我牺牲的,但这样的爱,除了让有良心的子女会对父母的爱感恩戴德、或怀有心痛之感外,并不会对子女起到真正良好的人生示范作用。因为人生最重要的爱,是自爱。一个连爱自己的意识都缺乏,爱自己的能力都不够的人,他的生活是枯萎的,这样的人所付出的爱,只是一种贡献精神,却无法示范很好的人生。所以真正了不起的父母,是非常爱自己,很认真地追求自己人生的梦想,并进而兼顾到子女所需要的爱。我相信一个令自己感到骄傲的父母,远胜于一个令自己感到惭愧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心灵建设所起到的作用。父母是快乐的,父母是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子女也差不到哪里去。这种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教育,远大过言教,和一味奉献自己人生的爱。我也见过一些人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父亲和母亲吵了一辈子,在一起不幸福,但为了孩子,凑合着过。这带给孩子的童年阴影是巨大的。因为父母的问题,往往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有问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需要从别的地方学习另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起直接来自父母的影响和教育,要难得多。380后,70后甚至更老的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是“责任”教育。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生命教育,美的教育,没有将“如何体验世界的美好”“如何拥有幸福的人生”作为人生里重要的教育课题。说白了,这种背景成长起来的人,天生就缺乏自爱意识,固然人都有为自己的一面,但强大的社会教化,早已让他们瞻前顾后,并成为某种生命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这种流水线就是:几岁时就要开发智力,开始成为各项知识的接收机器,读书时就是为了考试,读完大学后,就要找工作,面临就业压力,职场竞争,然后是结婚,生子,培养子女,赡养老人……似乎没有一刻,是真正为自己而活。4所以我可以理解文章开头提到的宝妈对关于自由生活和婚姻生子天生矛盾的态度。她顺着社会主流意识,在生命的流水线上一步步被推向前,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生命本身的教育,没有以真正独立的个体思考过“我要怎么活”,直到结婚,生子之后,自然也会被生命这个阶段的责任感推着向前……虽然她有犹豫,也希望按自己的心意去自由生活,但由于此前的人生中她可能从未真正按自己的心意去思考过自己的人生,根本没有训练过独立生存和自由生活的能力。那么,到了30多岁成为一位宝妈后,再去重塑自己的人生,就显得无比之难了。5生命最重要的爱,是自爱。连自爱能力都没有,自己的生命体验都不鲜活,不丰富,谈其他的爱不就是苍白的吗?这是生命的一个基本命题。然而,这样的基本命题,在这个社会中却很少听到,甚至可能被当作异端邪说。因为我们的课堂教育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一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就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唯独“爱自己”这样的声音,鲜少听到。这不,在传统文化教育有所复兴的当下,“弟子规”这样的东西又被当作重要的教育素材出现在课堂里。比如,我在屏南一所中学参加的中秋文艺晚会,其中一个节目就是——一群学生站在舞台上,集体背诵“弟子规”。“弟子规”教人礼仪和人际规范,这固然没错,但如果课堂上一再重复的是这样的一套做人观念,而不是“自爱教育”“生命教育”,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所以,从教育的角度上讲,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要变成一群首先懂得自爱、尊重个体生命体验、让生命焕发灿烂光彩的人,还差着很远的距离。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