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家一直讲流量思维,线上要流量,线下要流量,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竞争剧烈,流量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绝大部分流量都被头部大佬占有。于是就产生了小米的粉丝思维,APP用户的留存思维。

从流量思维过渡而来,企业越来越关注粉丝,越来越关注留存。与此同时各种口碑效应也产生,企业希望通过自身的忠实用户实现口碑效应,继而进行裂变式营销。

粉丝思维、 留存思维、口碑效应、场景化营销、极致思维等等,其实都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营销问题,只是思考的阶段性和角度不一样,有的是从产品角度、有的是从消费者角度、有的是从传播角度、有的是从运营角度。这次要说的是用户思维,这也是营销的核心思维。

用户思维是什么?

用户思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或者更广泛地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

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思维,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长尾市场。“屌丝”不仅体现在生活状态上,更是一种心态,他们身份卑微又追求认可,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用户思维把屌丝当成朋友,让他们成为产品的一部分,把产品和他们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用户思维。

例如:小米的例子,小米在没有产品上市的时候就开始构建自己的用户社群和用户社区,通过推出小米系统吸引大批的用户,通过深入用户中去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产品,通过用户去了解市场的实时动态,才开发出了小米。才让小米手机问世的时候,主导了互联网新营销模式的网络销售,让用户放着手机店的手机不买,彻夜排队,定时抢购小米手机。

这就是用户思维的一个已经验证的案例,首先要有方向,通过方向去获取用户,获取市场动态,直面消费者,站在用户的中心去了解用户。

用户思维可以运用到产品、宣传、文案和营销场景中。但这次我们讨论一下,为何要让用户思维运用到产品中。

周鸿祎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360做路由器那会,工程师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原来传统路由器上的天线并不是必须的,现有的科技早就可以实现零天线,而且信号完全不受影响。于是,他们信心满满地研发了一款连一根天线都没有的路由器,本以为这样可以出奇制胜,却没料到,产品一经推出,几乎无人问津。

后来才知道,用户才不管零天线背后的技术原理,用户真正在意的是,天线越多,信号越强,四根天线的路由器就比两根天线的好。这样一个印象已经固化在认知底层,根本不是所谓“创新”可以解决的。

还有一个空气净化器的案例:空气净化器的用户思维缺失,导致净化无效。

飞利浦有一款空气净化器,购买时会随机器附带四层滤网。但这四个滤网并没有分开包装, 而是提前安装在机器中。这样,用户拿到设备后,很自然地直接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就认为开始工作了。殊不知由于那四层滤网的塑料封套没有拆除,根本起不到净化效果。

机器工作时也不会检测到这个问题,导致很多用户使用几个月后更换滤网时才发现的。

尽管设计者也做了告知工作:他们在电源插头上粘贴了一个小小的黄色标签,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提示用户要先拆除滤网塑料封套才行。但问题是,那个小小的黄色标签用户很容易忽略,也很少有人是先仔细阅读说明书后,才开始使用产品。

这两个产品用户思维不足,而导致用户体验出问题的典型案例。因而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把用户思维植入,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在这里,招商无忧提醒各位在做产品的时候要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避免花了大的成本,最终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