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07.文化战略

文化战略

文化已经被严重的曲解和功能放大化,在文化大家和大众热衷于文化议论的时候,关于文化究竟是什么的追问却意外地无人问津。因此在讨论文化战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了解:

二、    文化是什么?

西方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且不说泰勒的定义正确与否,仅从这个定义的开头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文化功能扩大化的原因,文化就是文明,这是泰勒再直白不过的解说。

显然文明是比文化大得多的概念,我已经将文明分为五种形态:技术、工具资源、行为、思想、体制机制。如果从文化所涉及的文明范畴应该是在工具资源、行为、和思想层面,技术属于科学层面,而体制机制是社会层面的,硬要把这两者也归入文化,那么文化与文明就没有差异了。

清楚了文化的涉及范畴,其实还是没有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秩序,说的其实是制度和机制,又有人说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物质文明中文化内涵又是什么呢,显然关于文化是什么的追问不能停留在属性上,否则不是挂一漏万就是边缘扩大化。所以关于文化是什么我们问的是文化的实质。我认为,文化的实质是价值符号!

关于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文化的核心不是审美也不是为了愉悦,而是价值,是关于我们对于人类正确行为和思想方式的认定。其二,文化是符号,自然形态的生物行为和情绪不具有符号化,而自从人类发明了刻符和文字后,符号就成为人类价值表征的基本形态。

二、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是人类社会化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精神财富,和行为思维模式。我们今天所普遍认同的生活方式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缓慢积累起来的。这种自然主义思想是被以往许多思想家批判过的,但它依然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事实。因此,文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然积累与发展性,这种文化属性和特征,使得人类的文明形态日益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否定派思想家认为人类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发展,这显然忽视了人类文明的继承性。无论是西方文本还是东方文本,文化的粘性总是将历史遗存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来,使得文本日益丰厚,新的文本尽管会在旧文本上有所发展,但绝不会去撕毁旧文本。我们发现那些历史上文明被割裂过、撕扯过、毁灭过的文明,其文化发展的层次相对较低。可见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文化生命力的基本源泉。

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符号的不断精美。文本的价值当然是文化的核心,但重点符号的构建对于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小视。符号化其实是动物的本能,在无意识的动物界,符号表现在其羽翼肌肤,而人类文明发展后,人类对于符号的重视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图腾、服饰、音乐、精神领袖、建筑、绘画、舞蹈,甚至一种宗教,无不打上了符号的烙印。符号的价值在于其外在能量对于感官的刺激,从而对人类的思维产生直接影响。正是人类在潜意识或者在思想深处了解了符号的价值,一个好的文化族群总是刻意地打造其符号,以求在文化生存竞争中获得胜机。

文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包容性,文化的发展出了本族群内的自然缓慢增长之外,与其他族群之间的交流是其多样化发展的最佳通道。其实,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峰值突变,大都是由于族群之间的冲撞与交融所产生的,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其实是强调交流的重要性,正是这种文化交流融合需要,一个先进的文化族群大都具有外向性特征,而那些自闭固执的文化族群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没落。

文化的第四个特征,也是与文化战略直接相关的就是——文化的吞噬性,这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在群体行为中的一种表象。一种文明在扩张的过程中,总是试图去征服其他文明,而征服的最好形式不是在肉体上毁灭对手,而是在文化上将其同化。文化的吞噬过程有时会在社会层面从制度入手,但是我们发现没有文化价值的同化,仅有制度的复制文明的征服目标往往难以实现,而文化征服所打上的历史烙印却可以在被征服族群延续几百甚至上千年。

三、文化战略的基本手段

国家与军事战略在与对手的博弈中,总是试图以各种手段达成其战略目标,文化战略就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从16世纪人类第二次大航海时代开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形态,文化博弈与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渗透与征服行动一起,成为强大帝国的重要战略手段,在今天文化战略被广泛重视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文化战略是什么新东西,这种文化博弈其实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荷马史诗所描绘的战争时代。

文化战略的第一个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文本渗透。无论是2000多年前的宗教传播还是近现代的教会学校,各个文化族群在努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总是不遗余力不计成本地向外推销自己的文本。这种文本推销采用的是一种整体打包的方式,而不是为其他族群推销最优产品。那些强大的文化族群总是刻意地包装其文本,竭力阐述其文本的道统正根和历史延续性,描绘其文本的丰富完善,论证其文本的科学合理;而弱势文化族群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了,有一味强调其文本唯一正确性的,有不断剔除修正其自身文本的,更有自我否定文本的,凡此种种毁三观的行为无异于文化自杀行为,为文化大国所耻笑。

文化战略的第二个手段是符号包装,符号包装是文化战略中最为诡异而手段多样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形象包装,包括外在形象和音乐等无形形象。我们发现宗教传播中形象与音乐符号的包装总是统一进行的,在建筑符号、纹饰符号、雕刻符号等形象包装中,总是利用人类对于祥和、母性、智慧的与生俱来的崇拜,描绘出天堂般宏大圣洁的场景,刻画母性的温柔甜美与博大醇厚,传递睿智旷达深远的智慧福音,在营造场景是总是伴随着音乐与敲打的优美旋律,这种看似没有刻意安排的场景与氛围,对人心灵的冲击与震撼是文本所难以达到的。潜移默化中,人们人们就会被这种符号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所打动,从而不由自主地接受其文本与思想。符号包装的第二个常用手段是塑造精神领袖。这种自我塑造在博弈层面会与打压文化对手的精神符号结合进行。一个好的文化团队很少去抹杀自我形象,而是可以保护自己的精神领袖,政治团队的、科学团队的、经济团队的、文化团队的,总之只要能提升本团队文化形象的精神领袖,都会被刻意重新包装,剔除其毛刺与不光彩的部分,甚至利用神由天造的虚假故事,将精神领袖神话。现代,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强势团队在打造精神领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的价值,在平台上精细包装狂轰滥炸,占有有限的视觉时间与空间,扩大其文化影响力,电影电视、体育等热点领域成为文化博弈的重要战场,精神领袖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打造文化品牌前突后冲。仅以体育领域的文化博弈来看,这种竞争极其激烈,有些国家在打造其精神领袖时可以展示其才华,而将其劣迹尽可能的抹去,而对其他国家的明星人物却利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利用他们的自身媒体进行抹黑。中国体育界近些年来的短道速滑队丑闻、刘翔奥运滑铁卢、李娜爱国争论,特别是对奥运游泳冠军孙杨的妖魔化炒作,明眼人可以清晰地看出背后团队的力量。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将中国体育崛起的事实从人们的视线中移开,用所谓不值一提的丑闻来抹黑中国体育,从而达到伤害国人心理的险恶目的。这种抹黑行为不仅是针对体育文化界,西方敌对势力对于中国伟历史大政治人物的抹黑可以说到了极其阴险的地步,对此国人一定要清醒!

文化战略的第三个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价值观博弈。对于这种价值观博弈我们无论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从文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看到的现象都是一致的。西方在价值观构建方面可谓投入巨大、工程浩大,古希腊、文艺复兴、工业化、自由民主是西方可以打造的价值观巨轮,这种价值观构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西方文明的合理合法性,证明其他文明形态的颓势,为西方的文化吞噬运动助威呐喊。这种文化运动过去是以军事层面的野蛮征服相结合的,从而暴露了其野蛮性和杀戮本性,但二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和平的大环境下,西方战略家显然改变了其策略,文化领域的冷战看似和风细雨,其实刀光剑影。西方利用其垄断的文化平台,在文化传播与运作中做价值选项,像诺贝尔奖评选这样看似公平的科技文化平台,已经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近年来,随着大国战略博弈的需要,文化博弈领域西方日益显现出功利化色彩,但价值博弈依然是其文化博弈的核心。

西方文化战略博弈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培植文化代理人。就像军事领域的代理人战争一样,文化博弈中,代理人扮演西方文化斗士的角色,搅动敌对国文化板块,搅乱社会价值观,挑战核心政治团队,起到搅局甚至颠覆的作用。文化代理人有些是大国基金收买的,而更多的是被西方价值观俘虏的,这些人自觉不自觉地为西方文化博弈卖命,有些直接投靠西方,成为离岸文化定时炸弹,一旦时机成熟即刻引爆,所带来的文化政治能量不可小觑。

无可否认,西方利用其几百年来的工业化所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资源,打造了一艘巨大的文化航母,在文化战略博弈中我们似乎处于劣势,但我们只要坚持价值观基础,运用不断增长的大国实力和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祭奠,灵活运用文化的价值和符号化特征,打造中国的文化精品,就一定能在文化战略的持久战中赢得日益增长的空间。

~请关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