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对相亲的女性。对于相亲女性“爱钱”的解读,一部分源于偏见,另一部分则是源于现实。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男性对于爱情的恐惧越来越提前了。

相信大学里讲过这句话的男生不占少数

“谈恋爱还不如打游戏,太费钱了!”

要谈到结婚,男性的恐惧更是加深了一层。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不难看出,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都离不开钱。在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却都需达到“男方要有房有车”普世标准的情况下,“钱”也就成了男性对两性关系忧虑的根源。

这样的忧虑,具体反映在,社会逐渐地给女性打上了“拜金”“物质”的烙印。特别是对相亲的女性。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相亲是人类为了以更高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配偶而创造出来的交往模式。

但渐渐地,相亲似乎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如今,相亲更像是在现实逼迫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大多数选择相亲的人,都是被动的。

因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大家大都比较现实。参加相亲的人,就像站在橱窗里的商品,待价而沽。

小y今年30岁了,是某985的硕士。相貌普通,工作稳定,月入2万。她说,她找对象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每月工资高于两万,有房有车。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这是某婚恋网上用户的信息。里面的关键词——年龄、地区、学历,都反映了相亲强烈的功利性。

但是,为什么只有女性才会在相亲中饱受“拜金”的诟病呢?

因为,来相亲的男女双方手上拥有的资源并不对等。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低学历男人和高学历女人最容易单身。而这两个群体,最有可能有相亲的需求。

高学历的女性意味着她本身就有不错的收入,体面的工作,不一样的见识和眼界,也同样会对另一半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最起码,她们的理想对象收入不能低。

日剧《姻缘猎手》里就提到了一个37岁的女强人莲见利香。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她专注事业,小有成就,却不知不觉错过了适婚年龄。为了让自己没那么孤单,她只能通过相亲这种方式来接触男性。但是很无奈,婚介网上适合莲见利香的男性寥寥无几。

为了能快点找到对象,她只能放低自己对另一半收入的标准。找了一个年长五岁,经常喜欢去便宜餐馆约会的大叔。

而且很遗憾,莲见利香的这段感情并没有坚持到最后。

虽然她也想不妥协不讲究,但是现实是不允许的。在男性眼里,女性在相亲环节谈条件的筹码更多的是外貌,是年龄。要是失去了这两个筹码,女性就基本上失去了在相亲中谈钱的资格。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诟病,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来相亲女性的偏见。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对于相亲女性“爱钱”的解读,一部分源于偏见,另一部分则是源于现实。的确有一部分女性,把相亲当成坐享另一半财富的工具。

《非诚勿扰》就曾出现,当孟非询问女嘉宾要不要和男嘉宾握一下手时,女嘉宾的雷人语录。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视频里,女嘉宾就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另一半20万月收入的要求。她没考虑对方的性格、人品,只在自我介绍里写着“想嫁给年轻的富翁,但富二免谈”。

这种行为,不免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相似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就这样,相亲女性逐渐被贴上“爱钱”的标签。

可是,为什么相亲会变得像一桩买卖呢?

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这样一句话:“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

不难看出,女性是很容易被诱惑的。通过各种手段满足逐渐膨胀的欲望,就是部分女性填补空虚的方式。

正是借着这个特点,各大商家利用起了各个节日,推出五花八门的折扣。也在各种平台推广“最有小资情调的网红咖啡”“阔腿裤怎么穿都好看”“哪些口红绝对不踩雷”等鼓励女性的消费的文案。

残酷的是,对于奢侈品的过度追求,超出了很多女性自己的经济实力。

为了继续牟取利润,更多的商家开始把各种商品和“男朋友”捆绑起来。悄悄暗示着广大消费者,这样的礼物,才代表着最好的爱情。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一部分女性就这样在消费主义的浪潮里经不住诱惑,逐渐迷失了自己。

曾经,大家会幻想着《你好,旧时光》里,林杨拿着一个可乐易拉罐上的拉环当作戒指,向余周周求婚的甜美爱情。现在,幻想归幻想,很多人更想要的,变成了范冰冰之前订婚时的超大钻戒。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某知乎网友对部分女性在相亲时过度关注对方收入的行为表示:“都是要搭伙过日子,为什么不找个有钱的?”

如果说在日常里,把对方收入当成择偶唯一标准的是部分女性的潜规则,那么相亲恰恰给了她们一个可以明码标价的正当理由。似乎只有凭借对方的财富,女性才能完成自我建设。

相亲,也恰好揭露了这些女孩本来的模样。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对金钱的追求暴露了不少现实的丑恶,但是,拜金从来都不应该成为某个团体的标签。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这是2018年知名婚恋网上经过调查总结出的“最不能忍受的6个关于女性的偏见”。其中,认为“女人都拜金”的观点居于榜首。

的确,相亲女性不应该天然的和爱钱画上等号。

随意地给相亲女性贴标签,会让我们丧失对爱情的想象,也让我们逐渐看不到婚姻或者两性关系的本质。

《奇葩说》第五季里有一期的就针对“让伴侣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有错吗?”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经济学导师薛兆丰告诉了大家这样一件事。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金钱是建立起和谐婚姻关系的基础。谈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而男方无论是在相亲,或者在日后的相处过程中,都不应该“谈钱色变”,如临大敌。

我们要看到,女性在提高对另一半经济条件要求的背后,是她们对于自我标准的严格要求。

女性在相亲中对 “钱”的重视,实际上反映了她们对未来本能的担忧。

毕竟,社会对于当代女性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相亲女性,还是其他女性,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

莎士比亚说过:“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

相亲也好,日常生活里相识也罢。金钱的难题只是爱情考验里的其中一项。

有很多幸福是源于金钱,却又高于金钱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对金钱的追求会牺牲爱情路上的其他财富时,也希望大家明白,放下对钱的执着,女性能发掘出自己更多、更宝贵的价值。

《非诚勿扰》女嘉宾:“想牵我的手?你一个月能赚20万再说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