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辛

杨国辛,湖北武汉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自2016年以来的新作及部分创作手稿和影像作品。作品形态多运用数字媒介技术和手工绘制结合的创作方式,尝试以当代“笔墨”表达传统精神的当代性,并展现了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断裂问题的思考。

杨国辛个展现场

以上图片为杨国辛展览现场

“杨国辛”前言

文/冀少峰

探寻杨国辛的视觉叙事逻辑,不难发现,他有着波澜壮阔的早期经历,他亲历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发展历程,这使他能拥有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因而在他以一种内化于心的释然与平淡再一次与阅读者相遇时,仍然能清晰地感知他作为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和坚守。

杨国辛  无题之三 iPad pro   德国纯棉纸  

440cm×350cm 2018年 

杨国辛  无题之四  iPad pro  德国纯棉纸

 440cm×350cm 2018年

阅读杨国辛,必须把他放在20世纪激烈的社会变革潮流中,因为激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不可避免会影响杨国辛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亦不可避免会影响对杨国辛的解读。只有当阅读者重返亦或说重构杨国辛的时代以及历史语境时,这才会惊讶地感知到杨国辛那种独特的生命活力——孤绝孤傲,但不同凡响又传统当代兼通的博雅素养。

杨国辛  无题01 综合材料 588cm×349.5cm 

2016年

杨国辛  无题03 综合材料 500cm×240cm 

2016年

杨国辛的视觉叙事路径:一、由政治的批判转向都市经验,从《参考消息》到《好果子》,他在激变的社会现实间适时地变换着自我的视觉叙事方式,精准地把握着时局的变化并力图突显自我视觉表达明确的精神指向;二、由传说江南到再中国化的“悲剧式幻想”,《传说·江南》系列的开启寄托着他的用心良苦及对人文精神沦丧的悲悯,以超越现实的虚构,释放他内心对于纷纭变幻现实的纠结;三、反系统反绘画中的抵抗和坚守。进入新世纪10年以后,杨国辛一步步告别了历史的虚无而转向对于社会生态这些关乎人类普适性问题的关注。这亦构成了杨国辛的视觉表达与视觉讲述上的告别与开启。他告别的是历经政治化表述和意识形态观念的密切结合,他开启的则是以自我的生存状态和个体经验对变动中的社会发展景象的一种真诚思考和颇有激情又耐人寻味的洞察性表达。

杨国辛  传说-江南01 综合材料 

92.3cm×85cm 2017年

杨国辛  传说-江南19 综合材料 

110cm×73.3cm 2017年

一个自信满怀、孤绝、孤傲而又孤独孤寂,但绝对是不同凡响的杨国辛在被一次次尽力释读时,阅读者也许永远难以充分理解杨国辛视觉图景背后的精神图谋……

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杨国辛  传说-江南16 综合材料

427cm×1100cm 2017年

杨国辛  蓝色02 综合材料 100cm×80cm 2017年

杨国辛  蓝色06 综合材料 

100cm×80cm 2017年

杨国辛  蓝色13 综合材料

 200cm×80cm 2017年

杨国辛  好果子06_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06年

杨国辛   好果子09_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06年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杨国辛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9日-12月2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3号展厅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9日,16: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研讨会时间:2018年11月9日,14:00

研讨会地点:湖北美术馆,四楼艺术交流中心

展览组织机构:

策展人:冀少峰

展览总监:傅中望、李和清

展览组织机构:

展览委员会(按姓氏笔画顺序):

王小红,乔杰,李和清,刘力英,何淑君,张跃平,肖传斌,胡莺,朗雪波,夏梓,傅中望,雷雅婷,冀少峰 

执行策划:张茜

展览设计:梁政,汪鋆

展览展务:何淑君,简杰

公共教育:雷雅婷,赵晓娇

媒体宣传:曾静 符坚

展览会务:刘力英,王佳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