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真正重大突破,是乾隆帝、乾隆朝的功劳,不仅突破了雍正朝,也突破了康熙朝户部存银数。乾隆三十六年底,部库八千万两。

历史上有很多早已盖棺的定论遭到了人们的质疑,比如长期以来有个流行甚广的说法,由于雍正帝的改革,“为乾隆朝打了下良好经济基础”。 清代的御用文人喜欢这样说,对雍正帝抱好感的专家们喜欢这样说,许多人茶余饭后也跟着这样说,似已成为“定论”。
但是,真相果然如此吗?我们来看看乾隆皇帝本人怎么说: 乾隆初期户部库银 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十八日(1786年9月10日),乾隆帝谕:“登基初年,户部白银不过三千余万两……现存银七千余万两。较之初年,多一倍有余。” 这“不过”两字,充分表露出了乾隆皇帝即位初年时对户部库银的严重不满。因为“三千余万两”实在“不过”只是雍正二年的水平,已经倒退到十多年以前去了。 甚至,这个数字还低于康熙三十三年4100万、康熙三十四年4226万、康熙三十五年4267万,更不及康熙五十八年4736万的水平。 雍正时期户部库银 雍正帝撒手人寰后,留给接班人乾隆的户银数量,不仅不及十多年以前雍正二年的水平,甚至还不及康熙三十三年的水平。纵观雍正一朝,其头三年,特别是最后四年的户银数,都远低于康熙四十八年5000万两水平。
甚至直至雍正十一年的户银数竟然也大低于康熙三十三年4100万两的水平。换句话说,雍正帝留给乾隆的户银数量,其真相、真实水平竟然是已经倒退到低于康熙朝40多年前的水平。 雍正一朝仅十三年,居然有七年户银数都低于康熙朝。尤其是雍正朝最后四年,竟然也远远低于康熙朝三十三年4100万两的水平。面对以上这种局面和事实,居然可以不顾当事人乾隆帝本人的亲笔记载,也不去查核数据,仍闭着眼睛或睁着眼睛宣传“雍正帝为乾隆朝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岂非远离真相? 雍正帝给接班人打下良好经济基础,从何说起?如果不是雍正帝把“良好经济基础”都投入到圆明园和西陵去,雍正最后四年怎么会如此大步萎缩倒退?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对比 筒单梳理一下乾隆朝的户银数轨迹就不难明白,在乾隆朝的户银高峰之前,经过了长达30年的低谷期。乾隆十三年库银27463645两,钱9044串,这个数字,只是略高于83年前的顺治九年2428万两的水平,尚未超过康熙三十一年34255285两的水平。 在以上数据和发展轨迹下,仍闭着眼睛或张着眼睛不厌其烦地在宣传雍正帝为乾隆朝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可信么?还是误导耶?
乾隆年户部银统计一览(单位:两): 雍正十三年底 :三千四百五十三万四百八十五两 乾隆元年:三千三百就是五万九千六百二十四两 乾隆二年:三千四百三十八万五千一百三十八两 乾隆三年:三千四百八十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两 ... 乾隆十年:三千三百一十七万零六百五十五两 乾隆十二年:三千二百三十六万三千四百零四两 乾隆十七年:三千八百六十三万零二百八十七两 乾隆二十年:四千二百九十九万七千零四十八两 乾隆二十八年:四千七百零六万三千六百一十两 乾隆二十九年:五千四百二十七万三千八百一十四两 乾隆三十年:六千零三十三万六千三百七十五两 乾隆三十四年:七千六百二十二万两千八百七十七两 乾隆三十六年:七千八百九十四万零一两 可见从乾隆元年至乾隆二十八年,乾隆朝的户银从未超过康熙五十八年水平。乾隆朝户银与雍正朝之间的重大变化,出现在乾隆三十年,比雍正七年要高出637万两。 历经三十年后才出现的这一重大变化,是乾隆帝、乾隆朝接盘、收拾、扭转雍正朝“烂尾楼、烂摊子”的功劳与政绩,还是雍正帝为乾隆朝打下良好经济基础的结果?以上这个历史过程,能说成是雍正帝为乾隆帝留下良好经济基础了吗? 乾隆打下基础 乾隆三十六年底,部库八千万两;四十一年,部库六千余万两;四十二年部库又是七千余万两;四十六年、四十九年都是七千余万两。这个良好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应该是乾隆帝、乾隆朝打下的。 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经济发展的蓬勃期和高峰期,都在乾隆时代。从乾隆三十三年开始到六十年,除去中间三十八年、四十年,二十多年里一直保持在7000万两以上,其中四十二年高达8000多万两。 因此,当下乃至一直以来颇为流行的、所谓雍正帝为乾隆帝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之说,其实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从前早就有人为美化拔高雍正帝而罔顾事实,之后又有许多人跟着的为美化拔高雍正帝而在误导、误传罢了。
乾隆元年至十八年,户部白银始终徘徊在4000万两以下,还不及康熙中期的4700万两;乾隆二十七年前,户部白银始终低于康熙中期的4700万两以下。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户部白银才开始达到4000万两以上。 乾隆实现突破 乾隆年户部存银数对雍正年的真正突破,出现于乾隆帝中期,已迟至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年户部存银数恢复到五千万两已是乾隆二十九年;乾隆朝花了近三十年时间仅恢复到雍正朝五、六年水平,只能说明雍正朝的经济政策对后任的恶劣影响之大,恢复之艰难,耗时之漫长,又何来良好之基础?良好基础见之在何方? 乾隆朝户部存银数突破七千万两大关,则要更晚,要迟至乾隆朝三十三年。七千万两这条红线,是乾隆朝彻底扭转雍正朝经济多年低谷徘徊,开始走向盛世的新起点。因为它彻底突破了雍正朝户银的最高峰值6218万两。乾隆三十七年、三十八年已达到8000万两,是雍正朝晚期户银的两倍以上。 但此时离雍正帝健在已相距38年,还能归入为这是雍正帝为乾隆年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吗? 乾隆朝前期连续长达29年近30年低迷徘徊,乾隆朝户部存银数的真正突破要到乾隆朝三十三年(1768)以后的这种局面及其历史事实,与所谓雍正帝为乾隆年打下了良好经济基础,根本对不上号。
至少,雍正帝为乾隆年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在乾隆朝前期长30多年的时期里,根本得不到历史体现。所谓“良好经济基础”,并无任何数据可以证明。 总结 雍正帝去世30多年后,乾隆帝才对雍正年户部存银取得真正重大突破。这个真正重大突破,是乾隆帝、乾隆朝的功劳,不仅突破了雍正朝,也突破了康熙朝户部存银数。 乾隆帝经济政策的成功,不仅远离雍正朝30余年,而且,正是对前任雍正朝经济政策不断调整、改革的结果;是乾隆帝、乾隆朝奋斗30多年、积累30多年、持续30多年逐渐发展之结果。 硬要把乾隆前期30多年这段低谷时间一刀撇开,把乾隆帝执政30多年后方才出现的那个经济辉煌、功劳拉过来算在早已死去33年的雍正帝身上,是不是勉强至极?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