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人交流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达到洞悉人心还是不够的,微表情在心理学范畴里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还得留意观察人的肢体语言并聆听别人说讲,发现别人说话的常用关键词。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是反应一个人当时心里状态的真实表现,兴奋,紧张,沮丧,悲伤,喜欢,厌恶,抗拒等心里活动都会通过脸上的表情或肢体呈现出来,而且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很难不被观察者捕获。

不经意的某个动作,往往传递内心真实秘密微表情,暗藏玄机的身体语言

微表情是美国心理学家 保罗 .埃克曼 于1969年提出。来源于一位住院治疗的重度抑郁病患者,她在请求回家时表现得精神状态极好,愉悦而放松,然而她回家后却分别用三种方法尝试自杀,都一一未遂。埃克曼对此相当震惊,一位提出回家要求的患者,在提出要求时表现出愉悦放松及自然的表现,为什么回家后却选择自尽,埃克曼通过反复观察患者表述回家要求录像,发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持续时间以秒计算的表情,而这个表情极度痛苦。微表情也就是这样被提出。

为了方便交流,人类发明了语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人类的语言,但最为欺骗人的也是人类美妙的语言,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语言能说谎,身体却很诚实。

快速闪现的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能揭示人的真实情绪及感情。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是反应一个人当时心里状态的真实表现,兴奋,紧张,沮丧,悲伤,喜欢,厌恶,抗拒等心里活动都会通过脸上的表情或肢体呈现出来,而且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很难不被观察者捕获。

通过微表情解读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门电影《教父》里 ,托·唐·柯里昂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恨你的对手,那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心理学认为,过早暴露自己的需求或情感会让自己处于完全被动局面。

所以通过微表情解读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意义上的帮助,能被动变主动或柳暗花明又一村。

微表情解读

要想通过微表情洞察人心,要养成观察并注重细节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这个道理。与人交流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达到洞悉人心还是不够的,微表情在心理学范畴里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还得留意观察人的肢体语言并聆听别人说讲,发现别人说话的常用关键词。

例如;说话及思考时手不自觉的摸鼻子,通常表现为想掩饰什么,说谎或是不自信。

诉说往事回忆的时候眼神是迷离的,不会盯着倾听者看,因为需要回忆。而说谎眼睛往往坚定注视对方,一是希望对方能信任自己,二,说谎是不需要回忆的

判断一个人对你有没有产生兴趣,交谈时如果身体往你的方向倾斜是对你有浓厚兴趣,反之为心不在焉。

【吾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根粗壮的铁棒对着同行一把瘦小的钥匙,露出鄙视和不屑的神情。当它们来到一扇大门前,钥匙要和它打赌谁能率先打开门上的大铁锁。铁棒卯足了劲去敲打,谁知大铁锁却丝毫未动,而瘦小的钥匙微笑上前,轻轻一插,就把锁打开了,铁棒困惑不解,钥匙笑着说道:因为我最懂它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