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微信收稿:中乡美江西选稿基地主编 王瑜

文图编辑:C大调

游婺源晓起

文/汪良飞

驱车从万年出发,上德昌高速,到婺源需要近两个小时。

进入婺源地界,似乎就感受到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另一番景象。朦胧逶迤的怀玉山脉余峰,连绵静卧在秋日醺黄的暖阳中,似乎睡眼惺忪的样子。

婺源建县历史1200余年,古属安徽管辖。故此建筑多属徽派风格。远看一幢幢民居依山就势,小青瓦、马头白墙掩映在绿树丛中;近观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格外夺人眼目。

近两年如火如荼的秀美乡村建设,使江湾的古朴清雅之美,又增了几分现代时尚气息,但古色古香,蕴含丰富故事的老徽派建筑,仍是亮点,不时镶嵌在层林尽染之景中。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婺源农村徽派建筑特点体现最充分的当属江湾晓起村。来婺源不能不来江湾,来江湾自然不能错过晓起。

20多年前,曾和婺源籍校友来此走过一遭。当时婺源的名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只听说婺源有“黑墨砚”、“红鲤鱼”、“绿茶叶”、“白雪梨”四大特产之说,谓之“黑红绿白”。白雪梨盛产于江湾。早期对江湾的人文风情记忆,似乎只停留于这点。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而江湾的声名异起是近十年的事情。2001年5月30日,我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亲临祖籍地江湾考察。江湾便与村中的萧江宗祠一起红遍了中外。百姓于是都记住了:中国有个婺源,婺源有个江湾。

晓起村离江湾约有3公里。相传唐乾年间(公元877-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搭草棚、起炊烟,而将此取名“晓起”。

晓起村是典型的徽派古生态民俗文化村,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站在高处遥望晓起,四周青山环抱,小桥流水。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青黄的水稻和青瓦白墙的清代村屋建筑相映成趣,古驿道连绵伸向群山深处,一年四季各有其色的原生态的田园风光,犹如世外桃源,美不胜收,将晓起村无论选择哪个角度,哪个季节都可以勾勒成宁静悠远、清新淡雅、古朴纯实、古色古香的诗情画意。“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

晓起村分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自然村。以江泽民的叔父命名的江上青希望小学坐落在下晓起村。

下晓起村的美,我以为最美的还有村后的古樟树林。下晓起村的樟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群集而生,三是树龄长,多数樟树树干粗壮,树龄超过600年历史。这在古树遍布的婺源并不多见。晓起村缘何能保持这么多百年古樟未被砍伐,的确耐人寻味。仅止于林深僻壤,避世绝俗?抑或此处百姓自古就有强烈的园林生态保护意识?或者说,樟树自古就是晓起村民虔诚顶礼膜拜心中的树神?

村后有棵樟树有1500年历史。经过千年风雨,古樟依然郁郁葱葱,两个成年人张开手臂都不能合围。树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晓起神樟”四个大字,成为如织游人拍照留念的好去处。

晓起村的民建最有典型代表的是汪氏兄弟的两栋私宅。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汪氏兄弟私宅紧连一起,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尤其哥哥汪允璋私宅门牌上的青砖镂雕绝技,令人叹为观止,相传当时花费纹银4000两之巨,令人啧舌,确不是一般富裕人家所能为。

自古徽州多出商界能人豪杰,“徽商”发展兴旺历时400百余年,在中国成为一派。汪氏兄弟,均为著名茶商。哥哥汪允璋,弟弟汪允硅,当时垄断了广州府全部茶叶生意,在众多成功徽商中,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国人素有寻根问祖情结。伟人如此,草根也不例外。据父辈人讲,晓起是我们汪姓的祖宗发源地。这是此行婺源,特意选择晓起的主因。同行友人是个性情中人,知此缘故乐此不疲,欣然前往,探个究竟。

汪姓最早起源于商代的汪芒氏,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可谓悠久异常。徽州汪氏一世祖是197年汉代的龙骧将军汪文和。当年汪文和因避乱渡江南迁至今安徽歙县。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

上饶辖县的汪姓皆源自婺源。世经战乱和迁徙,婺源的汪姓大概集中流向弋阳曹溪“三畈”、乐平众埠、万年齐埠、梓埠和余干古埠,部分迁徙到上饶县和广丰县。前些日,万年县汪氏文化研究慈善协会成立大会上,令我敬仰的本土楹联大家亮哥受邀为汪姓宗亲会撰联:“受姓商周,叶茂枝繁,四海同根延世泽;分支越国,血浓情重,九洲何处不宗亲。”道清了汪氏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记得修汪氏族谱时,本姓长者曾几次来晓起寻宗问祖。当日我们在晓起用午餐时,从一家私房菜社年长老板口中得到了此点证实。

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是春秋时鲁国童子汪骐。汪骐因在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隋代以后,汪姓名人辈出不穷。其中以清代为最多。这在古书史籍、现代文献中可以查证。在此不多繁冗赘述。

汪姓历代有如此众多名人,实在令后辈汪姓我等骄傲自豪。遗憾我辈疏才,没有继承先辈遗愿,光宗耀祖,虚度半生,实在汗颜。

幸好晓起此游,唤醒了麻木枯睡了许久的心灵。凭吊祖上积下的英德,聊以慰藉之时,还能找到些许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不是也算不虚此行呢?

稿件管理:野狼

审阅:江枫渔火

简评:通过引伸的叙述,呈现了婺源晓起汪氏的历史演变,及其风物人情的厚重感。

作者简介:汪良飞,笔名闲逸山夫,江西省万年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多篇新闻报道、教育教学论文、诗词在各级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平台发表并获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笔打赏计十分(十元),十个留言计一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