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24年,为了增强马赛的防御能力,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在这里建一座堡垒,同时修建的还有伊夫岛上的伊夫堡,如今大教堂的底座就是原来的堡垒。黄昏时分的老港很美,落日将港口周边的建筑映成金色,港口桅杆林立,广场上如织的各种肤色的游人,构成了马赛独特的美丽风景线。

当我年少阅读《基督山伯爵》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真的站在马赛老港。但今天我来了…… 孕育地中海文明的老港 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法国最大的港口。我对马赛的了解,仅限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法国国歌《马赛曲》,知道马赛是地中海沿岸一座混杂异国情调的城市。到了马赛,眼前所见却令人感到惊喜:蔚蓝的天,蔚蓝的海,地中海明媚的阳光和不同肤色的人流,完全颠覆了我对马赛原有的想象,这是一座热情涌动的城市! 我们订了在马赛老港附近的美居酒店,可以有机会漫步港口前,观赏老港的日出日暮景色。黄昏时分的老港很美,落日将港口周边的建筑映成金色,港口桅杆林立,广场上如织的各种肤色的游人,构成了马赛独特的美丽风景线。老港是整个马赛的精华和灵魂所在,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最为纯粹的马赛风情。 2600年前,远航的希腊人在法国海岸边发现了一处恬静的港湾一一拉希冬海港,这就是马赛最早的起源。 其实老港一点不旧,当地人之所以称之为老港,大概源自对这里一份悠远的感情。 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将整个港口映照成一片金黄色,帆船的桅杆在水中颤动的影子,给人一种灵动感。眼前湛蓝的天空、湛蓝的地中海,还有绚烂的落日映照的岸边金黄色建筑,简直令人沉醉! 马赛在大仲马笔下被形容为全世界肮脏的汇聚之地,虽然现在这里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但经过政府整治,游人可以放心漫步街头。马赛的港口停着一艘艘渡船,静静地等待准备驶往周边各小岛。从这里可以前往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中的伊夫岛。 “埃及王号穿过狭窄的海口驶进马赛港。领港旁边的一个年轻人动作灵活,他目光敏锐,一边注视着船上的每一个动作,一边重复领港的每一个指令。”这是水手唐泰斯第一次登场亮相,《基督山伯爵》即将从马赛港开始一段恩怨情仇。 老港是马赛的地标式建筑,是马赛城的心脏也是马赛历史的起源。现在的码头设施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尽管它早已不是城市主要的商业港口(大型游轮和货轮都在城市西北的马赛港接驳),只作为游艇码头,停靠游艇和小渔船,但当地的人们依然约定俗成地称它作“老港”。 至今,马赛老港依然是老城区最迷人的所在,是马赛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港口边高耸的桅杆、蓝色的港湾、热闹的鱼市,构成了马赛的独特风光。欧洲很多古城都是围绕城堡和教堂建的,马赛毋庸置疑是在围着老港口发展,最地道的餐厅、最老的商店和无数古迹都汇聚于此。 最有意思的当属码头上的传统鱼市。想看鱼市得起早点儿,一般8点左右开始,持续到中午12点多。渔民直接从船上卸货,刚刚从地中海捕捞上来的鱼虾,在岸边支个摊就开卖。 到达伊夫堡 在我心里,伊夫堡一直是与电影《石破天惊》里旧金山那座恶魔岛并列的传奇岛屿。1516年,弗朗索瓦一世在他视察马赛时,忽然产生了在伊夫岛建立一座堡垒的想法。孤立于水中央的地理位置让它很快变成了一座关押新教徒和政治犯的监狱,越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为这座岛屿和伊夫堡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而《达达尼昂三部曲》的主角铁面人也曾被囚于伊夫堡,阿兰·德龙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曾在电影中演绎过铁面人这个角色。 在快艇上远眺,只见一座荒凉的石灰岩小岛横在海中,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堡耸立于悬崖峭壁上,城堡的角落处突兀着3个高低不同的炮楼,岛的西侧还有一座10米多高的灯塔,同古堡遥相呼应。 伊夫岛是马赛外海弗留利群岛中最小的一座,城堡在弗朗索瓦一世统治时期设计建造,占据了整个小岛的全部面积。在这里,城墙外就是海,固若金汤的格局令它在路易十四时期改成了国家监狱,专门关押政治犯和宗教犯。 每个牢房的门梁上挂着一个铭牌,上面写着这里曾囚禁的重要人物。关押基督山伯爵的牢房里,放置着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着早年黑白版本的电影,在幽暗的房间里犹如幽灵低语。至于传说中其他曾被关押在伊夫堡里的罪犯是否属实,就得等你亲自去揭开这个秘密了. 华丽的拜占庭式大教堂 走在马赛城中,总能看到城中最高处有一座隐隐约约的华丽建筑,如天上宫阙。这座华丽的拜占庭建筑,同时也是每年圣母升天节的朝圣地。耸立在老港北部的圣玛丽主教堂,表面花纹是用当地白色的石头和佛罗伦萨的绿色大理石砌成,十分精美。 圣母加德大教堂是马赛城的至高点,整座钟楼高60米,顶部是高达112米的圣母怀抱圣子的巨大金像,在阳光下异常闪耀,在马赛的大部分地方和数里外的海上都能看到。 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1214年,一位神父出于虔诚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小礼拜堂。1524年,为了增强马赛的防御能力,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在这里建一座堡垒,同时修建的还有伊夫岛上的伊夫堡,如今大教堂的底座就是原来的堡垒。 大教堂目前的罗马拜占庭式建筑在19世纪建成,原址上在13世纪就有了一座小礼拜堂,改建时还将16世纪的防御堡垒也包含了进去。 教堂内部设计为罗马拜占廷式样,用穹顶、彩石、金饰、精彩绝伦的马赛克镶嵌装饰出金碧辉煌又雄伟高阔的效果。美轮美奂绘画,让游客们赞叹不已! 来马赛,守护圣母教堂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游览之地。教堂顶上的圣母圣子金像是马赛的象征,同时也是水手、渔民和所有马赛人的保护神。 教堂外设观景台,是观赏马赛和地中海小岛的绝佳地点。 拿破仑三世行宫 隆尚宫建于拿破侖三世统治时期的1862年,实际上它最早是一座水塔。隆尚宫整体风格融巴洛克、罗马及东方建筑于一体。沿着著名的卡奴比埃尔大街前行,就可以看到这座拿破仑三世的行宫了。 19世纪初,马赛缺水严重,旱灾频发。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市政府于1839年建成了引杜朗斯河水人马赛的引水工程,后人为纪念这一工程,在水库上方修建宫殿,命名为隆尚宫,意思是“狭长的田野”。 隆尚宫的基本格局是中间是群雕和喷泉,两边各延伸出去一段回廊,回廊的尽头各有一座博物馆,分别是美术博物馆和马赛历史博物馆。群雕中立者为河神,左右两女神各持葡萄和麦穗,象征酿酒和农业,外围几头效忠的公牛象征卡马尔格地区的畜牧业和斗牛传统。四蹄翻飞、精神百倍的牛群,烘托出洪荒时代诸神骖龙驭凤、混战天地的气魄。女神脚底下那个庞大外凸、腐化严重的底座如同巨兽大张着的嘴,生着石钟乳似的数根砥柱,真是“犬牙交错”。应该是年深日久的缘故,底座的上下“嘴唇”生出密密实实苍绿的苔痕和牙垢似的水渍。 老城魅力 篓筐老城位于老港北岸,这是古希腊时期就有的居民区,也是马赛最好玩的地方。老城依一座小山丘而建,狭长的街道沿山势蜿蜒起伏。这里的房屋建筑带有典型的地中海地区的风格,色彩丰富,色调明快。普罗旺斯明媚的阳光倾洒下来,在老城的街道上呈现出明暗交错、光影斑驳的景象。在这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区,艺术也不会缺席。 篓筐街区中心坐落着古救济院,建于17世纪,是朴素庄重的巴洛克风格。救济院正中心是一座小教堂,四周的三层围廊用以收留(其实是关押)古时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现在这里有地中海考古博物馆和非洲、大洋洲及美洲印第安人艺术馆,还举办艺术展览。

离开古救济院,走在慈善街上,行人并不是很多。街道两旁售卖马赛香皂的小店里,香皂被制成像书页一样的薄片,或者像鱼儿一样的形状,颜色五彩斑斓。酒吧零星散落在街道四处,门前的遮阳伞下,三三两两坐着喝啤酒的人。孩子们或在街头玩着滑板,或坐在石阶上惬意地吃着冷饮。厌倦了都市繁华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难得的清净和闲适。人们忘情于老城的街巷之中,在暖阳中,独享一份宁静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