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古称嘉州。乐山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即为蜀王开明故治。汉朝置南安县。北周置峨眉县、平羌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峨眉县为青衣县。开皇十年,青衣县改为龙游县。开皇十三年,置峨眉县。

峨眉古系蜀国地;蜀汉时期至两晋、南北朝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辖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建平羌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峨眉县,历史上属眉山郡;元朝属嘉定府路,明朝属嘉定州。清朝时,峨眉县属嘉定府。1988年9月撤县建市。

峨眉山,亦作峨嵋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米,2007年以前可乘观光索道到达,后因生态问题停止对外开放。峨眉山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峨眉一大特色。

峨眉山景区不同海拔的温度差别很大,一般山顶和山脚的差别在14℃左右。2000米以下的峨眉山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有四季之分,一年四季这里的穿衣指数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在中山区虽然温度略低,但爬山所散发的热量是不会觉得寒冷的;而在2000 米以上的高山区只有春冬两季,在夏季金顶的平均气温也只有8-10℃。

峨眉山报国寺、又称“ 会宗堂 ”,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该寺是峨嵋山第一座佛寺、门户。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内正殿原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故为“三教会宗”。后清康熙帝改为报国寺。山门悬有康熙四十二年御题 “报国寺”匾额。

寺内有明朝万历年间紫铜华严塔,四千七百座小佛像;寺门外有莲花铜钟,为“峨嵋十景”之“圣积晚钟”。钟上铸有六万余字的《阿含经》及其他佛偈、铭、疏。

华严顶一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农民称“九节连”,因为它是综红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环,象一根鞭子;另外还有一群群的红腹角雉(俗称野鸡)在林中觅食,有时还会窜到路上来,见人不惊。

峨眉山景区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山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峨眉山:“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四川峨眉山,1985年。摄影:阿德·范德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