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青头戋(兼)五一,

工戈草头右框七……” 

还记得五笔字根口诀、

和异常受欢迎的小霸王学习机吗?

/section>

想必这些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记忆吧?

五笔,这个 90 年代笑傲打字领域的输入法,

已经 35 岁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它的创作者/section>了解五笔输入法诞生背后的故事!

/section>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 “五笔字型”,以多学科之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 ”,发明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100 字大关,获中、美、英三国专利。

/section>

80 年代前后,随着计算机被引进中国,一个实际的问题出现了——如何输入汉字?虽然拼音输入法也能用 26 键解决汉字输入法问题,但由于缺乏效率和准确性,所以有部分人主张 “汉字拼音化”,“拼音代替汉字” 甚至 “一语双文”,让汉字输入与字形没有直接关联,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汉字危机。

/section>

1978 年,在河南南阳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因对川光厂花费了 9 万元研制出的 “幻灯式” 键盘(用来解决汉字排版机的校对问题)感到不满意,发誓做出更好的汉字输入键盘的王永民,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研究工作。

/section>

怎么把汉字分解开成为了汉字输入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王永民开始了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对照着字典抄卡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12000多个汉字全部抄到卡片上,然后根据字根图编码。经拆分排列、反复检查,这12000多个汉字才化成了600多个字根。

/section>

把汉字拆成字根,尚算有章可循,在这之后的合并字根才是最繁杂的。600多个字根,一个字根便代表着一个按键。只有把字根不断归纳合并,才能实现键位的压缩和键盘的小型化。

/section>

138键、90键、75键、62键、36键..……

他用了整整4年时间,终于在1983年摸索出我们熟悉的26键五笔数输入法。这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华人世界的轰动。王永民这堪称“中国第一软件”的五笔输入法就直接实现了汉字与26个字母按键的“无缝连接”。

/section>/section>被嵌入微软Office组件中的“王码”

1986 年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 DEC 花费了数十万美元买下了 “五笔字形” 的使用权、1987 年和 1988 年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分别发文推广五笔字型、到王码 86 及王码 98 被嵌入微软 Office 组件,90 年代出现了全民学五笔的热潮,王码五笔输入法终于迎来了辉煌期。

最厉害的时候,其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的用户,使全社会步入了全民学五笔的时代。许多用人单位招聘的一项重要指标,就连那个自带五笔字根键盘的“小霸王”学习机,也颇受青睐,成为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section>

王永民除了实现汉字与26个西文按键的“无缝连接”,还对汉字输入技术进行了二次革命。仅仅几个数字键就能完成两万多个字的输入,这种“数字王码输入法”极大的方便了汉字的输入效率,节约了时间。(真羡慕这种被灵感追着跑的人~)

/section>

一直到今天,王永民仍在坚持推广以五笔输入法为代表的输入法,这是他难舍的汉字情怀。他说,“我最大的贡献不过是参与了汉字渡过世纪难关的科研项目,并发明了五笔,使我们的汉字没有走入死胡同。”

/section>

想知道王永民在推广五笔输入法时发生了哪些趣事?郑州教育电视台《大开放40年40人》,了解一下!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ection>推荐阅读/section>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看这里的孩子们如何“踢”出个未来!/section>  未来可期,在足球的道路上这群孩子们不断前行! /section> 解密!烧烤中常见的“铝箔纸”到底是干啥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