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爆了!池州二十四节气图文解说版来啦!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于先秦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今日立冬。

每一个时节都有该有的模样,如匆匆而过的事物,却呈现出特有的颜色。冬天相比刚过去的秋天,温度会更低,风也会更凉,外面的景色由黄色逐渐变成了白色,一场冬雨一场寒,妈妈的电话又准时来了,提醒着你记得添衣保暖。

立冬之日,一起向冬天问好,愿你独立但懂得温暖,善良但学会坚强,笃定地向着梦想出发。相信即使严冬到来,我们心里还存温暖,浮华人世,幸好你一直都在。

冬天很美。

唐代诗人李白有《立冬》吟诵: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明代诗人王稚登《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远方的雪花,正酝酿着席卷而来。秋去冬来,这是宿命。古老的节气见证四季的轮回和我们的成长……现在跟着画家饶颐先生的镜头,一起去领略池州二十四节气之美吧!

2月3—5日

立春乍暖还寒莫减衣裳

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月18—20日

雨水丨正月中春风送暖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月5—7日

惊蛰丨春雷生万物长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3月20—21日

春分丨春分到农事忙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4月4—6日

清明丨冰雪融草木青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4月19—21日

谷雨丨雨生百谷

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5月5—7日

立夏丨立夏至春迟暮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5月20—22日

小满丨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6月5—7日

芒种丨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6月21—22日

夏至丨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7月6—8日

小暑丨小暑小禾黄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7月22—24日

大暑丨腐草为萤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8月7—9日

立秋丨署去凉来落叶知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8月22—24日

处暑丨秋风送爽已觉迟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9月7—9日

白露丨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9月22—24日

秋分丨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10月8—9日

寒露丨天高昼暖夜来凉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0月23—24日

霜降丨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1月7—8日

立冬丨北风往复几寒凉

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11月22—23日

小雪丨小雪晴沙不作泥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12月6—8日

大雪丨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12月21—23日

冬至丨冬至到一阳生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1月5—7日

小寒丨月初寒尚小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1月20—21日

大寒丨寒气之逆极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图文版权:饶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