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 从门源到西宁

作家贾平凹说:“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是走虫。”也许从前是这样,可现在不是了,因为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变,人们已经不再是走虫了,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没有“行人”,有的是“乘客”。如果以虫喻之,也应该是“坐虫”。无论乡村还是城镇,只要一出门,人们就把身子置之于轮胎之上,在远一点,就置之于轨道之上或飞机之上,只要坐着,就能达到目的地。

从走到坐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是从门源到西宁。门源到西宁中间有一座山,是达坂山,达坂山的北边是门源,南边是西宁,现在公路的里程是155公里。四十多年来,我在门源和西宁生活着,就在门源和西宁之间反复往返着。

父亲告诉我,他18岁到西宁求学,是步行的。那是五十年代,县政府从乡村选拔了几位读过书的青年,去西宁参加农村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学期为半年。当时县政府派出一辆马车送他们,马车上装着被褥、罗锅和干粮等物品,人员步行,跋山涉水去西宁,走了七天。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村人的远行就是去西宁,那时村里水磨的磨盘损坏了,听人们说,磨盘就出在西宁的湟源峡,要到那里去拉。村里派了两辆马车,说一辆车装一个磨盘。马车出发的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行,大约有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随马车而去。大约20多天后,马车回来了,那个大大的磨盘在卸车时,全村的壮年人围上去,喊着号子。车夫谈论着马车经过达坂山的惊险,述说着险差点翻车的险情。那次壮烈出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西宁,犹如遥远的梦境,我想世界上最远的路莫过于此。

我到西宁上学是七十年代初,那时去西宁已经有了公路和桥梁,县城每天通一班车,车票却十分难买,有时候几天都买不到票。公路是砂石路,很窄,到西宁要走八九个小时,如果遇到冰雪天气,得走十几个小时。

让我铭记于心的是达坂山的险峻和行车的艰难,当我读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就自然想象为“达坂山难,难于上青天”,因为达坂山的难让我有切身体会,刻骨铭心。乘车经过达坂山,能看到翻覆在路边和沟壑的汽车,有的四轮朝天,有的侧翻于路基下,还有的在那遥遥沟底遗留着残骸。经过达坂山,乘车者都提心吊胆,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紧紧抓住扶手或座椅,以防突然出现的危险。

由于那时客车极少,许多人搭乘货车,坐货车的更是谨慎小心,提防着随时出现险情。闻传有一位搭乘货车者过于谨慎,在车即将翻覆时跳车,他落地还没有爬起来,翻了的车箱刚好砸在他身上,当时人们把此事作为经验谈论,告诫人们不要跳车。当汽车翻过达坂山驶入平坦路面,人们那一颗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如同闯过鬼门关一般,庆幸自己乘坐的车安全通过。除了道路狭窄,惊险更是吓人,公路穿过峭壁,头顶上的山石几乎随时都要下坠,一侧又是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胆战。曾经就有车经过悬崖时,巨大的山石坠落,砸扁了车也砸死了人。

冬春季节,大雪封山,路便不通了。一般封山在十天左右,经过养路工人清理和推土机等机械的疏通,才能缓缓而行。有一年年初,省局召开年度会议,天不亮我们一行三人从门源乘吉普车前往西宁,行至达坂山,车只能在几尺厚的积雪路面上踌躇蠕动,实在走不了了,眼看天黑,只好返回。就在我们无法通过达坂山的那几天,又有噩耗传来,一支地质队人员在雪中通过达坂山,他们仗着人多,带齐工具,铲雪开路,让汽车缓缓前行,原本想这样就可以通过达坂山,不料快到山顶时竟然发生雪崩,数名地质队员在雪崩中丧生。

达坂山道路除了险峻,狭窄也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记得有一次我从门源到西宁,在达坂山的下坡一个拐弯处,前面有两辆车相撞,竟然把公路堵得死死的,从两边而来的几十辆车排在路面上,想掉头返回都无法做到。那个夜晚,我就在车上待了一夜,这种情况时常出现,人们诙谐地称之为做了“团长”,“团”在车里的意思。有时候车坏了,既然是客车出了故障,一车人就都当“团长”。

门源到西宁途径青石嘴镇的这段路为宁张(西宁至张掖)公路的一段,是解放以后修筑的,称之为“上达坂”。解放以前,门源至西宁的路是从门源以东将近20公里处的卡子沟翻越达坂山,那是一条古道,传说这条路最初的开拓者为隋炀帝,他带领十万大军西征,在达坂山开通道路让战车通过,直至甘肃凉州,沿途至今有许多典故和故事流传。七十年代经过重新修筑,才使汽车得以行驶,称之为“中达坂”。还有一条路是从门源以东百公里处的甘禅口翻越达坂山经互助县抵达西宁,称之为“下达坂”。目前从门源至西宁有这三条路可走。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上达坂”的路彻底改造,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达坂山下黑泉水库的修建,使其路在半山上绕山而筑,达坂山顶开通了隧道,比原来从山沟蛇形蜿蜒缩短了5公里,路面拓宽,车和车相会也不需要减速或停让,一眨眼就过去了。自此以后,门源到西宁,人们大多都走“上达坂”,至于“中达坂”和“下达坂”,车辆相对较少了。

九十年代末,我在西宁安家,十几年里,每年从西宁到门源,路一年比一年好走。进入新世纪,西宁到门源已成坦途。2010年,我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车去门源,行前我给门源的堂弟打电话,说我开车出发了,堂弟说他煮手抓肉等我。到了堂弟家,手抓肉还没有煮熟。堂弟惊讶,他说接完电话就去市场买肉,回家煮上的。我看表计算,两个小时多就到了。更多的时候我乘长途客车,也就三小时。

2014年年末,兰新(兰州至新疆)高铁通车,门源有了火车站,到西宁仅需40分钟。没有见过火车的门源的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去乘坐高铁。闻传一列从西宁开来途经门源去乌鲁木齐的高铁在门源站由于乘客太多,两分钟的停车时间有几人来不及下车,只好随车到下一站张掖站下车,第二天又乘往返的高铁返回门源。由于没能下车不是乘客的原因,住宿费和返回的车票费用全部由高铁站承担。不久,为方便门源乘客,专门开通了数列每天往返门源至西宁的列车。

我的许多门源的亲友纷纷乘火车浪西宁,有位堂弟对我说,他第一次乘火车到西宁,在火车站附近的建国路吃了一碗面片后返回了门源。高铁开通的那一阵子,许多乡亲们乘坐火车的感受五花八门,各种传说沸沸扬扬,有了许多风趣的笑话和段子。

在西宁十几年里,我逐渐感到西宁市越来越大,它正张开大嘴,吞吃着方圆几百里的地盘。今年7月,门源油菜花节期间,我又一次开车去门源,沿途车流如水,轿车鱼贯而行,首尾相接,百里不绝。这哪像是翻越达坂山去山区呢,倒像是在闹市区的街道一样。近十几年来,门源县推出油菜花节,百里油菜花的壮美,震撼心灵,不仅仅在青海、在西宁,而且在全国赫赫有名,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那宽阔的道路,快捷的高铁拉近了门源的距离。如今的门源,已经是一座新型的城市了,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宾馆、餐馆星罗密布,油菜花节期间处处爆满,有轿车的人家数不胜数,许多门源人迁至西宁定居,如今西宁打个喷嚏,门源都认为自己感冒了呢。

我呢,更加频繁的从西宁到门源,或者从门源到西宁往返着,我以出生在门源这样美丽的地方而自豪和骄傲,每每经过达坂山,看山野苍茫,云雾弥漫,望山川叠翠,黄花遍地,我就朗诵那首打油诗:“啊,给我个杠杆,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我会把荒山变成绿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