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不是搞关系,是整合资源,是一种综合智慧。”

当樊书臣(张云龙饰)为了一个公益项目熬夜开工,设法寻找免费场地时,他对刚入行的林子渝(乔欣饰)说出了这样一句点透行业本质的话。

也正是这句话,让都市后青春剧《趁我们还年轻》找到了情感成长之外的第二支点——行业理想。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职场让人灰心,不是因为行业坏了,而是因为总有人不守规则。看到还有樊书臣、李泱泱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就很放心了。”

“很有感触,我正处于毕业就业阶段,职场的选择真的很需要技巧。”

随着《趁我们还年轻》的持续热播,观众的讨论话题从最初的“友谊线圈粉”“CP魔力”,放大到了几位主角们的职场理想色彩上。

而以职场成长、情感修炼为底色表现都市生活,也正是近年来嘉行传媒现实题材剧集创作的重要方向。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从探路行业戏与“强情感”叙事融合的《亲爱的翻译官》《谈判官》,到聚焦女性独立的《漂亮的李慧珍》,再到如今以友情串线,群像刻绘年轻人“双线”成长的《趁我们还年轻》,嘉行传媒的作品一直坚持在轻快的调子中,向年轻观众传递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趁我们还年轻》作为这一序列的最新作品,至少又往前迈进了两步:

第一步在职场戏上。这部剧放弃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办公室政治,选择了回归理想的勇气,让观众在对弈中看到从业者的尊严与价值,找准了行业戏应有的落脚点。

第二步在情感戏上。《趁我们还年轻》用友情串线,以爱情为主体、亲情为背景,更广谱地刻绘了年轻人的情感成长。相对于以往只在爱情的“暴风骤雨”中成长的都市男女,这部剧的情感铺排更从容,也更有切肤的现实性。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三对“师徒”关系,三种职业理想“打磨”法

职场戏虽然讲究专业性和情节密度,但在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的“斗”。

尤其对年轻观众而言,他们固希望看到揭秘行业规律的入门课,掌握职场避险指南,但更需要看到的是新人究竟该如何确认自我价值,在职场中找到自洽逻辑。

这一点上,《趁我们还年轻》通过三对“师徒”关系的递进推演,铺陈得很细密。

对洛宗良(姚奕辰饰)、樊书臣这对“师徒”来说,老师是入行的领路人,也是一面警示镜。

他们因为多年前公司的一次内斗,成为了职场上相克相生的对手。虽然全剧用来勾画两人“师徒”关系的笔墨不多,但我们能隐约体味到樊书臣独当一面的能力、带些骄傲的理想主义性格,都与洛宗良不无关系。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能力上,洛宗良是樊书臣的领路人。但论职场道德,樊书臣则站在了洛宗良的肩膀上。倒下的洛宗良让樊书臣看到,在诡谲的职场竞争中,恃才孤傲不可怕,但因为诱惑跨过道德底线,就没有回头路了。

因此,尽管职场多有灰色地带,但樊书臣选择以业务能力为武器,理想主义为铠甲,走出了一条磊落之路。

在樊书臣和林子渝亦师亦友的相处中,新人从前辈身上学到的是实战操作,更是自我价值。

初涉公关场的林子渝,不缺责任心、上进心,但却因为哥哥洛宗良的“冤屈”把公关行业看做一滩污水,也找不到自己能力发挥的战场。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在樊书臣的带领下,她通了人情世故、懂了内行操作,更重要的是也认清了行当的本质,找回了信心:公关并非只能靠搞关系、撬资源。真正的公关,要用跳出盒子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而这种对行业的信心,也正是如今不少被关系网、潜规则障住眼的职场青年迫切需要的。

李泱泱(代斯饰)和巩晓亮(易大千饰)之间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则是职场王者对初生牛犊的驯化。

在巩晓亮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当代年轻人常有的矛盾。他有才华、眼界宽,看不上职场的套路活儿,但却真正轮到自己上手时,自由散漫无长性的缺陷就暴露无遗。当遇到真正困难时,又习惯性地知难而退,以“生活第一、工作第二”为借口,逃避一切。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以身作则的李泱泱则用超乎寻常的勤奋和行动力,给初入职场的“新兵”上了一课:才华不是慵懒的借口,天才往往有超越常人的勤奋。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早午餐五人组,三十岁友情的理想模式

社会上结识的新朋友难知心,校园时交下老拍档又难常常联系。年龄越大朋友越少,成为现代都市人共通的心病。

正因如此,每一代人几乎都有自己向往的友情样板。如果说,《老友记》中咖啡馆的六人常聚、《奋斗》里的单身贵族集结的“心碎乌托邦”是80后向往的友情模式,那么《趁我们还年轻》里的早午餐小组则是新一代理想的友情模式。

这种友情的可贵,在于不曾相散于江湖的稳定性,在于不离不弃的安全感,更在于相互支持的成长性。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从小有着英雄理想的樊书臣、长不大却又不失义气的史唯聪(刘芮麟饰)、擅长交际却缺乏安全感的纪绚丽(黄梦莹饰)、雷厉风行能文能武的李泱泱,以及后来走入四人小组终于找到友情归属的林子渝,他们把每周的早午餐聚成了友情的仪式,也聚成了都市生活中难寻的情感安全港。

好的友情总是相生相辅,共同成长的。

比如,正因为有深入了解,樊书臣才会在职场上如此包容史唯聪。因为他知道在他看似不靠谱的天马行空背后,其实有着不可估量的能力,自己要带着朋友步调一致地成长。

也正是有了友情的动力场,让本来难逃“妈宝”命运的史唯聪最终长大。看着职场上腹背受敌的樊书臣、被男朋友欺负到崩溃的纪绚丽,他开始想要成长,成为那个有能力保护朋友的人。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虽然,在丧气时他们也曾说过“阶段性友情”的话,但多年相互帮扶、共同成长的友情,拥有打破刻板社会学归纳的力量。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在关系结构重组中的现代社会,年轻人们流动、远行,追求独立。与之对应的情感需求也跳出了亲情、爱情的小框,渴望着在异地他乡也能生花的友情。《趁我们还年轻》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对这种心理的准确把量。

双重时空对照,在找寻情感“配重”中成长


在偶像剧中,童年时空和成年时空的对比铺陈并不少见。不过,大多用来表现青梅竹马的爱情伏笔,或是前缘早定的草灰蛇线。

然而,童年时期作为人一生命运和性格的密码本,若只用来铺垫爱情,未免太过可惜。《趁我们还年轻》跳出了这一窠臼,把这种双重时空的对照,融入了主角们的性格逻辑中,也让成长的曲线更具浪漫色彩。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樊书臣之所以会对友情如此看重,与他的家庭相关也与他的性格相连。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常年驻外的外交官父母让亲情离得他很远。这样一群天真而烂漫的人出现,不仅让他有了伙伴,也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在长期倾斜的情感天平中,友情是让他快乐、平静的最重要的砝码。友情让他成为了今天的樊书臣,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友情的守护者。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林子渝的童年坎坷更甚,早年失去父母的经历,让那个给过她一些温暖的哥哥成了她唯一的情感支柱。在遇到樊书臣,加入到早午餐小组之前,她的情感天平上,只有那一根聊胜于无的亲情稻草。

好在,她找到了这么一群人。这让她看到了哥哥给的那一点点亲情中夹带的自私,也找了友情这样一个新的配平参数。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磨去理想毛边、配平情感方程,《趁我们还年轻》这样拍职场后青春



对于都市后青春剧,有人也许会说,这种光鲜亮丽的生活少了些青春的漂浪感。其实不然,虽然职场看似规矩稳定,但情感的漂泊和人生的不确定性也许并不比残酷青春来得少。

在《趁我们还年轻》轻快的节奏下,寻求情感自洽、职业自洽的思忖,一样也不缺,追求独立、积极生活方式的努力一点也不少。把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青春故事,用“高一个八度”的调子拍出来,在愉快的观剧过程中,向观众传达正向的价值引导。这也正是嘉行传媒在都市剧创作中一直的坚守。

从行业情感剧到后青春都市励志剧,在价值坚守之余,每一次的创新尝试,对类型边界的有益拓展,也深植嘉行基因。都市剧与年轻人的碰撞还有什么新可能?我们不妨期待嘉行传媒此后的新作品。


【文/铁皮小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