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些古代女子的画像和一些关于古代的电视剧里面,就可以看到古时候的女子,头上戴的头饰都是非常的漂亮,而且他们带着头饰也是非常的讲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头饰戴的不同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规定呢?

在古代,女子插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时候还必须举行一种仪式,即“笄礼”。行过笄礼的女子,即被视为成人。因此女子的笄礼和男子的冠礼是相应的一种礼俗。笄礼产生于周代,《仪礼·士昏礼》称:“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郑玄注:“笄,女子礼,犹冠男也。”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这个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

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盘花是用细银丝编结而成。簪头的雕刻有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等,其图案多具有吉祥寓意。另外簪头造型做扁平一字型的成为扁方,原为满族妇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一种。

摇,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饰之一,在笄、簪上加以饰物而来。因为行走时随着脚步的移动,那些垂挂着的珠玉便会不停的摇动。步摇是始见于汉代宫廷后妃的礼制首饰。汉代以后,步摇逐渐流行于民间,成为妇女喜爱的首饰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