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古董市场赝品泛滥,当年也看走眼

古董市场充斥着赝品。虽然马未都现在可以判断陶瓷的年代和品质,琢磨有关器物的信息,读出历史和文化。当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开始的一些日子里,在大江南北,老百姓家、摊位、文物商店和文物市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马未都:古董市场赝品泛滥,当年也看走眼

1

一次,马未都在天津看到一件红木大案,卖家开价6000元。

马未都当时一听觉得便宜了,因为像这样一件红木大案子在当时的市场价格要好几万呢。

马未都看着没什么问题,也就没有走近仔细端详,卖家这个时候就开始一边张罗着装车,一边拉他进屋喝茶,跟他谈天说地一通忽悠。

等把东西运到北京,两个工人上去卸车,两手一搭案子就搬下来了。

当时马未都的脑子“嗡”的一声,就知道大事不妙。

因为凭马未都以往的经验,那个红木大案子恐怕四五个人都搬不动,怎么两个人轻松就卸下来了呢?

原来那个案子只有外面一层皮子是红木的,剩下的都是柴木,所以它就比红木轻很多。

这种就是过去人在家具上贴皮作伪的损招。

这正如马未都在《观复嘟嘟》里说的那样,“社会是锅粥,过了坎还有沟”在等着你呢。

马未都:古董市场赝品泛滥,当年也看走眼

2

马未都说,他的很多好东西都是跟朋友“交换”过来的,上朋友家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就管人家要。

有一年初秋,天已经明显转凉了,一个关系很不错的朋友邀请马未都去他看一件大漆的案子。

大漆案子年代都比较早,能收到一个实属不易。

因为是漆面,过去要保存好特别不容易,一般坏了以后就毁了,能拥有一件五百年前的大漆案子是很多收藏家的追求。

所以马未都就跟着那朋友去了他在北京郊区的库房。

那库房有二三百平米的空间,那个案子就搁在库房里,马未都一进库房远远一看那案子就说“这案子是新的。”

那朋友不服气:“你连跟前都没到,怎么知道是新的呢?”

马未都说:“这东西必新无疑。你看那案面上爬满了苍蝇,黑黑的一层。”

朋友急了:“我这是郊区,旁边是一个猪圈,可不苍蝇多嘛。”

马未都又解释说:“问题是为什么所有的苍蝇都趴在这张案子上。”

如果了解大漆的做法想必就会明白马未都为何一眼就看出是作伪品。

大漆怎么做呢?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漆。

还有就是披麻挂灰,所谓麻就是麻布;灰就是灰泥,要用猪血调制。

而这个案子仿的就是披麻挂灰,它为了逼真,就不用化学方法,用了真的猪血调制。

用了猪血以后,有了血腥味儿,肯定招苍蝇。

它无论如何做旧,即使放了两年以后,苍蝇照样也闻得着。

这两次事件给马未都个人的经验是,人在掌握了知识后就要戒骄戒躁,因为这些都是人在掌握了修复手艺之后的作伪。

修复作为一门手艺,用错了,成为一些心存不轨的人用于书画的作伪;用对了,它可以使残破的古画如新,可以使家具和古籍完整如初。

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大家熟悉的著名古画在未修补前都是损毁非常严重的,比如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韩滉画作《五牛图》就是修复过的

马未都:古董市场赝品泛滥,当年也看走眼

《五牛图》唐代韩滉

马未都:古董市场赝品泛滥,当年也看走眼

顾恺之《女史箴图》

此外还有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摹本、明代朱邦的《紫禁城》,以及数百幅残损的敦煌绢画等等。

那么,修复这门技艺,当修复在纸质基底上绘制的古画时,它的修复难点在哪里??

当被用于书画的作伪,又有哪些手段和步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