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几颗星,林徽因一定是最清丽、最温婉、最淡雅的那一颗。她集美貌才情于一身,虽然一生留下的多数照片都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但那份美丽仍然可以力透纸背,沁入人心;虽然一生留下的多数文章和诗作,据说并不能和张爱玲等名家相提并论,但仅凭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足以留名文学史长河。

她是一只精灵,她是一个传说,她被推崇,她被嫉妒。这样的奇女子,注定要被后世长长久久的纪念、惦念、议论和非议。

美貌与才华集于一身的副产品,便是容易陷入到感情的纠葛之中。林徽因的一生,便是被无数男子倾慕的一生,而在这无数男子之中,最著名的有三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

因为这三人,林徽因被现在的很多无知后辈们非议,甚至被说成是“绿茶婊”!但在我看来,正是与这三人的感情纠葛,恰恰体现出了林徽因的理智与睿智,她处理这种感情纠葛时勇敢的选择和果断的舍弃精神,值得所有女性学习。

婚前的梁思成,除了家世之外(梁启超之子),几乎没有可以和徐志摩一较高下的资本:长相老实巴交,远远不如徐一表人才;说话和长相一样,属于木讷一类,远远不如徐谈吐风雅,能说会道;几乎没有名气,而徐当时已经是如日中天的大诗人、大才子。

如果让梁和徐同时上现在的相亲类节目的话,估计梁在第一时间就会被全部灭灯,而徐正好相反。相信绝大多数当代女性,也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徐而拒绝梁。但是,林徽因就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她毅然拒绝徐志摩而选择了梁思成,而当时,她左不过才十六七岁。

1921年,时年24岁的徐志摩在英国邂逅了时年16岁的林徽因,林被徐渊博的知识、英俊的长相和风雅的谈吐所吸引,而徐亦被林超凡脱俗的美貌和才情所吸引,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为她写了许多的情诗。

可是,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了,对于这一点,林徽因理智的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和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注:张幼仪是当时徐志摩的妻子)

林徽因说出这话,半是拒绝,半是试探:如果徐志摩真的跟张幼仪离婚,那么她是绝对不会嫁给他的,因为这个男人对待感情过于随意了。

然而,徐志摩却错解了林的意思,真的屁颠屁颠的跑去跟张幼仪离婚,并且表现的非常绝情。张幼仪当时已经怀孕,徐却要她打掉,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相当不好,这种事情出人命是常事,张不愿意打,但徐却对她说:坐火车肇事还会死人,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最可恶的是,徐志摩将即将临盆的张幼仪一个人孤零零的丢在言语不通的国外,自己跑去追林徽因。

徐志摩对待张幼仪的所作所为,林徽因都看在眼里,她虽然喜欢他,但她绝不会嫁给这种渣男,于是,她从欧洲提前回国,并且和徐不辞而别。回到国内之后,她就将感情全部投到了稳重、内敛的梁思成身上,当时梁思成由于交通意外,脚部受伤,她便在医院陪伴、照顾了两月之久。

1922年,徐志摩学成回国,虽然林徽因与他一直互有书信往来,甚至还去他的诗社参加活动,或者可以说,她仍然喜欢着他,但是,对于婚姻大事,林徽因一直都是保持着那份理智,她始终把感情的重点放在未婚夫梁思成的身上,余下的感情,虽然投放在徐志摩的身上,但已然化作了友情。

事实证明,林徽因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徐志摩在追求她而不得的时候,很快就插足了朋友的婚姻,娶了朋友的老婆陆小曼。这足以证明,徐志摩对待感情是随意的,凭感觉的,他不懂得什么叫做婚姻,他只沉浸在自己的浪漫和幻想之中。

如果徐志摩娶了林徽因,不见得就会一心一意待她到老,因为再美丽的林徽因,也总有老的那一天、病的那一天,也总有看够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如年轻时的林徽因一样的女子,徐志摩会怎样对待她呢?有前妻张幼仪之鉴,想想都后怕——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之所以坠机身亡,是为了急着去看林徽因的一场演讲,而那时,他已经和陆小曼结婚多年。

林徽因是看透了徐志摩,所以才不嫁给他,正如多年之后她给女儿所说的那段话: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言下之意是,他随时可以去想象任何女人,并因此和现实中的女人分手,去追求那个想象中的女人)

很欣赏林徽因和梁思成新婚之夜的一段对话,梁说:我就只问一句,为什么选择我?林答:这个问题,我准备用一生来回答,你做好准备了吗?

[如果喜欢本文,就随手点个赞,分享一下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