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洪昇

三百七十年前的八月廿一日出生于钱塘

康熙二十七年

写出昆曲《长生殿》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他二十三岁国子监肄业

一生科举不第,白衣终身

晚年生活穷困潦倒

最终,于乌镇酒醉

落水而死。

纪念洪昇诞辰三百七十周年

昆曲【长生殿】里的那些唱词:

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过处,辨不出紫陌红尘。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香袅。宿醒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霓裳天上声,墙外行人听。音节明,宫商正,风内高低应。偷从笛里写出无馀剩。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香肩斜靠,携手下阶行。一片明河当殿横,(旦)罗衣陡觉夜凉生。(生)唯应,和你悄语低言,海誓山盟。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清光独把良宵占,经万古纤尘不染。散瑶空,风露洒银蟾,一派仙音微飐。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收拾钗和盒旧情缘,生生世世消前愿。

洪昇 :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 洪昇与《长生殿》

文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孟宪实

昆曲,也被称作传奇。很多昆曲故事,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也具有极强的传奇性。洪昇与《长生殿》,是传奇家族中不可多得的一方奇葩。

清军入关,一幅兵荒马乱的人间图景,处处折射出人间的狭隘和命运的无奈。如果不是历史创造的灵光一现,人类岂不要陷入永远的苦难深渊。1645年的八月,中国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后方在战斗,敌兵正蜂拥而至。前方是一丝希望所在,即使没有希望,也一定要当做希望来盼望。

钱塘洪家是当地大族,但是战争所伤不分贫富。逃难中的洪家在路上生得一男婴,逃难因此变得更加艰难。然而,大难之后,男婴却顺利生长,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洪昇。洪昇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文学似乎更有天赋。十五岁的时候,他的诗词创作在当地已经小有名声,大概正因为如此,他对仕途並不用功,进展缓慢也是可想而知的。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43岁那年(1688年),终于完成了《长生殿》,而当时他的身份不过是国子监的太学生而已。洪昇的代表作已经诞生,但尚未获得一官半职,作为一个戏剧家,他已然获得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学生,他的年龄实在太大了。

洪昇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洪昇的《长生殿》改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秋雨梧桐》,他有感古今事迹,又不满前人所作,所以三易其稿,完成《长生殿》的创作。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已经传唱了千年,一则帝王的爱情,一首著名的长诗,如今转变为一出经典戏剧。盛世唐朝,忽然遭逢安史之乱,江山社稷,民族情感,还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戏剧的表现力远比诗歌更丰富更深刻。此时,正是康熙时代,中原人尚没有从明清朝代更替的历史变局中挣脱出来,适应满清的统治当时依旧是个问题,而反思明朝的灭亡还是很多人心中的课题。《长生殿》不正是唐玄宗用儿女私情来反省安史之乱吗?唐玄宗“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情感当时是感动人心的核心部分,但是家国情仇的巨大背景,让《长生殿》的戏剧结构变得丰满、阳刚,一部戏剧,就这样扣准了时代的情感脉搏。

洪昇创作《长生殿》,用了整整十年的时光,然而《长生殿》带给洪昇的却不是鲜花和掌声,更不是单纯的荣誉。剧本写完了,洪昇迫不及待地组织排练,地点就是他自己的寓所。终于排练好了,他又迫不及待地召集朋友们来观赏。一生的学识,十年的辛劳,艺术的果实,一定要朋友们共同分享。但是,大家还没有从戏剧的氛围中清醒过来,掌声还来不及拍响,朝廷就来抓人了。佟皇后不久前刚刚去世,朝廷下达了命令,国殇期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给事中黄六鸿以大不敬的罪名提出弹劾。洪昇等五十人观赏戏剧,是典型的娱乐活动,所有在场的人,一律受到严肃处罚。有职务的被革职,洪昇的太学生身份被取缔。这年是1689年,即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刚刚诞生,她带来好像是一股戾气,“可伶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昇本来就与官场无缘,如今更引发祸端,不仅自己受苦,最要命的是连累的朋友。洪昇的内心苦闷可想而知。

大牢出来之后,洪昇在京城已经难以存活。康熙三十年,洪昇返回故乡杭州,等待他的依然不是掌声。此后洪昇贫困潦倒,衣食无着成为他的生活常态,有机会买得一醉,当是他极大的奢求。《长生殿》在康熙三十四年开始有人安排演出,十分成功,但是洪昇获得了名声却无法改变境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南京的江宁织造府上演了全本《长生殿》,主人特别邀请洪昇上座观赏。整整三天的演出时间,南京头面人物,一时汇聚,盛况空前。江南制造府,专门供应宫中所需,当时的负责人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或许是这次演出的成功让洪昇太过激动,他在返乡的途中,一路纵情高酒,醉后落水而死。李白醉里揽月的最后一个动作,其实也可以用来描绘洪昇。

这一年洪昇五十岁,他好像只是为了《长生殿》而生。

(以上剧照,杨玉环由魏春荣饰)

中国诗歌网

诗,是一种生活方式

千万网友的海量原创

稿酬最高的诗歌平台

我们的志趣在于

拾取汉语优雅

找寻诗意栖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