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条河灌溉着一马平川的农田,加之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可以说年年丰收,乡亲们在这块土地上耕作,每年收获的麦料谷粒都是金灿灿的,故称温江县为“金温江”。据此也可以说是“金温江”由来的一种说法吧。

在川西坝的乡镇常会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

当然,今天这几个地方已挂牌成为温江区、郫都区及双流区,而且双流区早已甩掉了穷帽子。然而温江县为何要加个“金”字呢?这便不是人所皆知的事儿了。

【方志四川• 历史文化】郑光福 ‖ “金温江”的由来


温江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西边20公里的温江境内有三条有名的河流: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三条河灌溉着一马平川的农田,加之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可以说年年丰收,乡亲们在这块土地上耕作,每年收获的麦料谷粒都是金灿灿的,故称温江县为“金温江”。这是“金温江”的由来之一,由此可见人们非常羡慕这块金子般的土地。

【方志四川• 历史文化】郑光福 ‖ “金温江”的由来


今日温江(图片来自网络)

《温江县志》载:“夏盛冬河,当水暴涨,喧啸金马,怒涛冲刷,田庐为灾”故取名“金马河”,其意为大水冲来,似金戈铁马,势不可挡。取其河流的水声为“金”。金马河原叫大江。又因它从汶山流来,又叫汶江。因川西水系又统称岷江。后汉时期,温江县城已有县城规模,为灌良田,新开凿一条河,即今天的江安河,它绕温江县城东北方向,杨柳江则走其西南,形成二水环流温江县城的格局。当时的温江县城行政管辖属蜀郡郫县,江流县地带。西魏恭帝二年,即公元555年尉迟迥攻克成都后,便分郫县南边,江源(崇庆)县东边,设置温江县,也属蜀郡管辖。在以后的几十年历史中,曾又划在郫县境内,或变更为万春县。唐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又恢复温江县史至今。可能有人会问:温江县的“温”字又作何解释呢?前面我们说过,金马河上游有汶山、茂汶,“汶”与“温”音韵相同,汶水便称为温水,“温江”了。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专家说:“因河水温而得名,如温江县,因新开江与杨柳江环绕县城,江水至此始温故名。”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如“柏灌”“鱼凫”两位,就曾居住在温江这块宝地上。如今,不但古墓犹存,还有古城埂存在呢。据此也可以说是“金温江”由来的一种说法吧!

来源:华西都市报(2019年1月15日)


作者:郑光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