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工作卖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他建立的一整套适合大明的体系,希望大明后代在这套体系下经久不衰,不像元朝一样被千路人马捣毁,同时,在他死前,他还辛苦辛苦地把和自己一块上阵杀敌的老将士挨个灭了全族,希望下一代明朝统治不被旧势力捆绑,支持孙儿朱允炆登基也体现了他希望明朝可以用文治而非酷吏刑罚维系统治。这个时候,朱棣几乎清除了当年参与靖难的老将军,这一点和他的老爹朱元璋十分相像。

要说历史上最会和手下处关系的皇帝当属朱元璋了,这个生了一张清奇长相的人硬是凭借自己惊人的驾驭能力从一介农夫升级成了国家一级老板,建立大明帝国。他本人虽然有许多子嗣,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收养了众多义子,朱元璋并不是孤儿收养所,他招收的这些义子或者是父母双亡且天资聪颖的孩子,或者是哪位麾下大将军亡命留下的遗孤,或者是偶然遇见有眼缘,事实证明,这些人为助力朱元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有一人神勇异常,便是平安。

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干儿子,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却死在了这个人手上

平安最初是济宁指挥使平定的儿子,平安是朱元璋十分信任的将领,还不止一次在危机时刻保护朱元璋。平定在北伐期间战死沙场,此时的平安年纪尚幼,不能独自担起家族的重任。朱元璋见其孤苦伶仃,便决定将他收养在宫中,和皇子们一起学习带兵打仗的技能。朱元璋还设立了一项制度,便是将人分为军籍和民籍,民籍百姓主要是在田地里劳作,把收割的一部分粮食上缴国库作战争储备,军籍人民在打仗时奔赴战场杀敌,在平息战乱后就像民籍百姓一样在田地里劳作,籍贯身份世代承袭。而身为军籍的平家由于地位显赫不必在田地里劳作,但长大后如果生逢战争,必然遵循了明朝的规则:作为"烈士"的后代应该继承父亲的职责,为国家服务。平安成功地指挥了济宁卫指挥佥事的事务,并且他曾与朱棣并肩作战过一段时日,但很快平安被调回南京任职。

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干儿子,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却死在了这个人手上

朱元璋工作卖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他建立的一整套适合大明的体系,希望大明后代在这套体系下经久不衰,不像元朝一样被千路人马捣毁,同时,在他死前,他还辛苦辛苦地把和自己一块上阵杀敌的老将士挨个灭了全族,希望下一代明朝统治不被旧势力捆绑,支持孙儿朱允炆登基也体现了他希望明朝可以用文治而非酷吏刑罚维系统治。朱允炆上线后,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满,和父亲一起上阵打仗的是自己,而登上九五之尊的确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这让心盛的朱棣心里很是恼火。而朱允炆的这一举措更是朱棣靖难的催化剂--削藩,眼见着侄子削藩要削到自己头上了,又怕刚稳定统治自己便靖难,会天下主伐,难道只能做鱼肉了吗?这时候,一个不好好诵经反而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姚广孝的出现使得朱棣毅然走上了靖难之路,要么拿起刀斧登上皇位,要么死在靖难路上。

朱允炆决心讨伐他的叔叔,朱元璋以为自己的后人会老老实实各安其职,哪想到会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事,原本朱元璋想的众藩王相互制衡的局面被朱文一下子打破。但是朱元璋在死前一同叫了那些身临百战的老将士陪了葬,现在的明朝哪还有可以带兵的人呢?无奈之下,朱文请了耿炳文老先生担任13万大军的首领,任用平安做副将,事实证明,古板而昏庸的耿老先生辜负了朝廷的期待。由于中秋节,全军上下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彻底消灭。前来支援的两名宫廷将领潘忠和宋洋也被抓获并处决。当耿炳文带领部队过河时,再次遭遇朱棣的连环阻杀,耿秉文损伤惨重。朱允炆罢免了他,任命曹国公李京龙(李文忠之子)为将军,平安为先锋军官。

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干儿子,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却死在了这个人手上

1400年,朱棣在白沟河遇到了平安,虽然朱棣曾经重挫平安方势力的锐气,然而,在随后的战争中,军事纪律得到了平安将军严厉地纠正,帝国士气再次昂扬。平安一个接一个击败了严俊的将军方宽和陈恒。两军交战时,平安带领的军队要一雪前耻出奇地神勇。擅长马槊的平安差点让朱棣成为自己的枪下鬼,要不是朱高煦的部队及时到达,恐怕朱棣靖难就止步于此战役了。接下来,平安在铁铉和盛勇的合作下,夺取了严俊的战壕船,朱迪被迫撤军。在单家桥战役中俘获薛禄和朱棣的战役中,其又差点被成为枪下鬼。在滹沱河战役中,平安安装数个巨弩,一并齐发,杀死了几名燕军战士。

在晋南战役中,平安可以说是朱棣的敌人。朱棣爱将王真出师不利死在其枪下。每次想到王镇,朱迪都哭说:"如果我像王镇一样充满奋勇无比,何愁靖难不成?"如果你不死,便是我麾下首将。"但是朱允炆和平安两人在面对战争时非常优柔寡断。左翼总督何复也拖垮了平安,整个军队也被打败了。包括平安的37名将领被抓获。朱迪珍视其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派人送他回自己的据点城市,让世子朱高炽给他优待。

朱棣在南京建国封号后,平安被任命为北平指挥使,并在后期被提升职位,包括其他旧日敌方的将士也被赋职。虽然朱棣表象符合宽容帝王的作风,但只是汹涌之前的水面暂时的平静罢了。耿炳文很快就被同僚攻击,耿炳文自杀了。尽管李京龙积极开城门迎接朱棣入主皇城,但他也遭到攻击,被剥夺头衔和没收财产。尽管盛勇辞职请求归还乡里,但他遭到了觊觎皇位罪名的攻击,盛勇被迫自杀。这三人都死于朱迪统治的第二年( 1403年)。

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干儿子,在战场上无人能敌却死在了这个人手上

六年后,朱迪访问了北平,在奏折上了平安的名字。他问:"平宝的儿子还活着吗?平安听到这件事后,很明显,朱棣仍然对他怀恨在心,这是因为朱棣有一个朝廷上下众所周知的习惯,一旦他问"某某人过得还好吗?"或者"某某人还在吗?"这两句话,下属便知道这个人是留不得了。他害怕他会作乱,毕竟当年的神勇仍让靖难登上皇位的朱棣心有芥蒂。为了家族的延续,这位嗜血疆场的将军不得不死在了朱棣的猜忌下。朱棣下令奖赏平安的后代,并将平安的职位以及待遇照旧留给了平安的子嗣后人。这个时候,朱棣几乎清除了当年参与靖难的老将军,这一点和他的老爹朱元璋十分相像。就这样,事后利用权力杀害了平安等多位将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