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略威慑者——“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一般是指其完成预期作战任务能力的大小,它是规划、研制和部署武器系统的基本依据和评估武器系统优劣重要的综合性能指标。对于导弹武器系统而言,其可用性、可信性、性能、探测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则是其重要的评价和度量标准。

1.研制背景及发展历程

“民兵-3”(LGM-30G)是美国现役的主要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是美国第一种带分导式多弹头固体洲际弹道导弹。1964年,美国为突破苏联部署反导系统,开始研制“民兵-3”导弹。


“民兵-3”弹道导弹

“民兵-3”是“民兵-2”导弹的改进型号,1966年春开始研制,1968年8月16日进行首次试射,1970年4月开始装备,共生产840枚,最多时装备550枚,总耗资约67亿美元,其中研制费约为27.3亿美元。在2004年的MX“和平卫士”退役后,“民兵-3”改进型将是美国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将保留500枚单弹头型号,服役到2020年。

为提高突防能力,“民兵-3”相对于前代的改进措施有:加装MK12分导式多弹头,增加末助推控制系统,改进突防装置,加固了导弹结构和控制线路。

2.突防及生存能力

常用洲际导弹的反拦截措施有:诱饵、诱饵云、降低再入飞行器的能见度、控制方向、再入飞行器机动、隐蔽再入飞行器的红外特征、消除等离子壳层和降低尾流、实施积极的电子对抗措施、用于攻击防御系统的雷达自动寻的再入飞行器、加固再入飞行器、核爆炸干扰、使用齐射战术以及使用多弹头等。


“民兵-3”的三弹头模式。

在大约240km的高空,“民兵-3”导弹母弹受到弹上计算机的控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开始进行微小位置和姿态调整,为释放子弹做准备。当母弹调整合适后,沿轴向开始投放子弹。每投放一个子弹,母弹都进行调整,以便子弹更好的到达预定的落点位置。当所有子弹投放完毕后,母弹再入大气层,进一步对地方防御体系形成干扰。子弹在飞行期间,为避免出现翻滚和侧滑等不稳定现象,采用旋转稳定的方法,其旋转速率约为2r/s。

“民兵-3”导弹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加固措施以确保其生存能力,其对核环境考虑的因素为:(1)发射前:空气冲击波、核辐射、电磁脉冲、碎片(2)主动段灰尘、电磁脉冲、核辐射(3)自由飞行段:核辐射、电磁脉冲(4)再入段:核辐射、电磁脉冲、空气冲击波。

对于飞行中的导弹,重点防护核辐射(主要是x射线)电磁脉冲,对于相应的结构也要做适当的加固,具体来说有:(1)把原先采用铝合金的头部整流罩结构更换为钛合金结构。(2)导弹各级的电子组件及电缆都必须屏蔽x射线和电磁脉冲。(3)对第一、二级级间段的铝合金门皮加厚。(4)在铝合金电缆罩上增加一层钛合金防护结构。(5)在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推力终止机构)增设了一个钛合金和铝合金的屏蔽层。

3.思考与总结

对于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增强反拦截措施的目前的发展思路一般是采用快速发射技术、改变导弹特征信号、实施抗定向能加固、采用机动弹道、大气层内外实施干扰、采用电子战攻击手段等。

“民兵-3”导弹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导弹武器水平,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战略导弹现代化并不是去研制一种全新的导弹型号,而是通过分系统现代化改建来提高武器系统性能。美军通过在推进系统、弹头、制导系统和发射等分系统上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全面提高现有型号或改进型号的打击能力、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民兵-3”改进型都是通过制导系统、推进系统、发射控制系统更新的改进计划来实现现代化,提高战术技术性能。这表明在总体设计规划下,通过分系统改进提高性能的途径是当前导弹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系“航天科工”授权网易发布稿件,作者贺赋铭。

王旭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作者:贺赋铭 责任编辑:王旭_B120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