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晨宇和吉克隽逸,分别是通过参加《快乐男声》以及《中国好声音》被我们熟知,能一步步的走向"歌王",除了他们的天资和努力,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音乐选秀节目对华语乐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今年的《歌手》,可以看出,一批新生代的歌手,成为了拯救华语乐坛的主力军,华晨宇,萧敬腾,吉克隽逸和袁娅维都到了30岁而立之年,作为当代歌手的佼佼者,他们的能力也值得我们认可。

近日,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歌手,当打之年》,总决赛播出,萧敬腾,华晨宇,吉克隽逸,袁娅维,周深,五位杰出的青年歌手在舞台激励展现自己的唱功。最后,华晨宇凭借出色的实力和高人气荣膺歌王称号。

这档节目一直备受关注,一大批职业歌手和明星,在舞台上为我们带来听觉盛宴。说起这档节目,不得不谈一下年轻人对华语乐坛的影响。

上一届《歌手》节目,冠军是刘欢,他是一位"元老级"的音乐人,他对音乐的评判和创作也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认可。

大家也许会发现,从上一届的《歌手》来说,不管是刘欢,还是杨坤,还是齐豫,他们代表的是上个时代的长辈歌手,每人都有经典作品,在80、90年代有不小的影响力,当年的华语乐坛可谓风靡一时。

那个年代中,大家听着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大学生们纷纷在街边小摊买来四大天王的磁带,在午后的阳光下听着动人的旋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杰伦,陈奕迅等音乐人出现,又把华语乐坛推向了另一个时代。

流行音乐只是音乐的起中一种形式,广泛程度却不小,可以这么说,我们听的许多音乐都属于流行音乐。所以,那时候的主流可能会是齐秦、刘欢、刀郎这批音乐人。李宗盛、罗大佑这样的"教父"级别的人物,也带领着华语音乐不断前进。

可如今的华语乐坛,被不少人说"烂"。一大批流量明星纷纷占据排行榜,比如蔡徐坤,鹿晗等人。俗话说,做音乐赚不了大钱,还是要靠所谓的"流量雪花",虽然他们经常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时尚节目中,但是真正好的作品,或是有代表性的,找不出几个。如今的音乐,也都是一些所谓的"耳机党福利"、"抖音神曲"、"火爆全网"等夸张字眼的东西。

不知是现在"00后"的审美问题还是华语乐坛真的没人拯救了?

今年的《歌手》,可以看出,一批新生代的歌手,成为了拯救华语乐坛的主力军,华晨宇,萧敬腾,吉克隽逸和袁娅维都到了30岁而立之年,作为当代歌手的佼佼者,他们的能力也值得我们认可。

华晨宇和吉克隽逸,分别是通过参加《快乐男声》以及《中国好声音》被我们熟知,能一步步的走向"歌王",除了他们的天资和努力,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音乐选秀节目对华语乐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说《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各个都是音乐界的大佬,像是刘欢、那英等老一辈的艺术家,可决定音乐发展方向的并不是评委和导师决定,而是大众的审美。

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很多领域上都跟世界接轨了,唯独流行音乐,似乎有些脱轨,有个摆在眼前的问题: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流行音乐的影子寥寥无几。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有些许影响力的歌手,真的要从上个年代挑了。所以说,大众审美好了,流行音乐层次就上去了,民族文化也就自信了。

央视曾做过一档选秀节目,叫《中国好歌曲》,这节目主要是围绕创做展开,选手们自己作词作曲,导师们提出意见,一个学员从始至终只唱一首歌,所以,央视是希望我们能有创新精神,冠军霍尊的作品《卷珠帘》,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还有前辈们的认可,他的导师正是刘欢。

虽然这档节目与《好声音》的形式有相似之处,但主题却大不相同,央视毕竟想发扬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这也是推动华语乐坛发展的因素。大众的审美却渐渐的不争气,导致现在很多"四不像"的音乐出现,歌手们不仅仅唱歌,他们在生活中的性格,也成了观众们的重点关注,音乐圈越来越偏向偶像化和娱乐化,导致大众审美脱轨。

但如今,华晨宇这批年轻歌手,喜欢的人往往陷入狂热,而不喜欢的人也投入了同样狂热的厌恶,在华语音乐的低谷时期,长远来看,在流量与名气之间的夹缝中顽强的坚持自我,或许是他们能够继续前进的做法。

上届的《歌手》的"元老级"决赛阵容没有重新唤醒观众们的审美,而这一届《歌手 当打之年》的决赛阵容以及冠军华晨宇,都顺着观众的审美观,就看能不能通过这批年轻人的努力,扳回大众审美,拯救如今的华语音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