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受采访时,郝蕾曾说:。我虽然没法说,郝蕾在这时的演技有多么炸裂,但她至少很契合的融入了港台剧的风格。


​60多集的《鹤唳华庭》,郝蕾只出现了4集,把所有出场时间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30分钟;

领衔主演的《春潮》,虽说口碑不错,但6月起就在各个影展展映,至今仍未能定档。

郝蕾去哪儿了?

郝蕾去哪儿了?

《浮城谜事》之后的郝蕾,似乎已经被遗忘。

在当下这个娱乐圈和文艺圈,尚未泾渭分明的影视行业里,郝蕾好像总在被边缘化。

即使,她早就被称作——

内地女演员里的无冕之王。

郝蕾从没拿过什么特别有分量的演员奖,整个演艺生涯只凭借《第四张画》,拿到过一个金马奖的最佳女配。

郝蕾去哪儿了?

2016年,作为主演郝蕾一共上映了3部院线片,豆瓣评分却没有一部及格的。

郝蕾去哪儿了?

郝蕾去哪儿了?

郝蕾去哪儿了?

在她生日那天,青年电影手册的主编程青松,赶紧推了一篇名为《郝蕾,中国最被低估的女演员》的文章。

郝蕾去哪儿了?

这或许是朋友为她产生的焦虑,但她自己却真是一点都没着急。

从那之后,阔别了贾樟柯,不见了娄烨,就连孟京辉的话剧都再难见到她的身影。

戛纳电影节50周年请了巩俐,60周年请了张曼玉,70周年(2017年)是范冰冰。

如果按资排辈,郝蕾绝对不是实力不够,只是差了些机遇跟市场。

郝蕾真的不想红了吗?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那是你还没真正了解她。

1997年,还在上大学的郝蕾,就接到了入行的第一部戏。

在《十七岁不哭》里,她饰演的女高中生杨宇凌心直口快,爱打抱不平,心肠又很软。

郝蕾去哪儿了?

不少戏剧上的关键点,都是透过这个人物表达出来的。

许多观众很快记住了这个小演员,郝蕾在圈子里开始有价值了。

但她却说:

“我已经成年了,想去尝试一些深刻的角色,杨宇凌只是个高中生,我能对她有想象。”

于是她选择挑战一些不太熟悉的风格,比如:港台剧。

台剧的青春偶像类型比较多,表达上也比大陆更直抒胸臆;

港剧就更难了,许多人物的心理活动,全都直接用表演外化。

对于出生在东北,从没在港台生活过的郝蕾来说,演港台剧就像要重新接受一套表演体系,重新适应一种文化。

如果坚持自己的东西,表演就会很突兀;

如果照搬别人的风格,呈现又会不自然。

但无论是《少年黄飞鸿》里的十三姨,还是《肥猫寻亲记》中肥猫的四妹,都不会给人别扭的感觉。

郝蕾去哪儿了?

郝蕾去哪儿了?

我虽然没法说,郝蕾在这时的演技有多么炸裂,但她至少很契合的融入了港台剧的风格。

单是这一点,如今的不少青年演员就很难做到了。

传闻《颐he园》的剧本,郝蕾拒绝过很多次。

不是因为这个角色太难,她不敢挑战,而是怕演裸戏,从而丢掉爱情。

娄烨说,这种想法正是余虹(即女主)才会有的。

后来郝蕾果真丢掉了爱情,可是戏成了。

接受采访时,郝蕾曾说:

“娄烨导演就像魔鬼,他都不太会跟演员说戏,就像榨汁机一样在榨你。”

郝蕾去哪儿了?

这话怎么解释?

因为娄烨是出了名的NG狂魔。

在跟这样的大导演合作时,NG经常并不代表演员演的不好。

我们在看电影时,总会感觉:

XX导演情绪抓的真准,表达的真精髓!

而这种精准,很可能是这些导演泡在剪片室里,尝试了几十种不同的表演后,最终敲定的。

反过来看,这体现的是演员的水平。

因为剧本里的一句“心急如焚”或是“五雷轰顶”,导演很可能会让你用几十种方式演。

郝蕾,就是能完成这种要求的演员。

电视剧《少年天子》的导演叫刘恒,是作家出身。

拍摄时有一场顺治皇帝,质疑皇后杀害妃子的桥段。

刘恒一直让郝蕾表现恐惧,但郝蕾却始终不听。

成片后,大家都夸郝蕾的这段表现好。

郝蕾去哪儿了?

她却说:

“当时我跟导演说,展示恐惧是我在为这场戏准备的20多种表演方式里,比较普通的一种。”

在影视剧和话剧舞台上,郝蕾的角色大都性情刚烈。

台下接受采访时,也是如此。

她说,所谓的炸裂式演技,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做到的;

她说,当下评论环境,对演技的理解存在误区;

她还说,即使不被人理解,我也要坚持,直到向大家证明什么才是好的表演。

郝蕾去哪儿了?

这些话听起来有点狂妄,甚至很得罪人,但郝蕾却一直坚持着。

即使没有大导演合作,即使只出现在影视剧的边缘角落里。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一个职业演员能够做到怎样的极致?

我想郝蕾,至少完成了这种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