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州的英、法联军想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个面对珠江白鹅潭,进可攻,退可利用船逃入珠江的有利地形,强迫清政府在在沙面人工开挖一条环绕小岛的河涌,让沙面与陆地分开,使它成为一个孤立的小岛。沙面,名为“拾翠洲”,曾是广州“水上居民”的聚居地之一,在被英、法列强征用为租界前,沙面与陆地相连,还不是一个岛,沙面的命运之更迭和欧式建筑之林,都与英、法租界有关。

大家都知道,广州不仅是一个拥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而且在这些文物古迹的周围,也有着享誉中外的风景名胜区。但是你在广州想找一个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绝美风景的地方,还真是屈指可数。
下面,小编就把你们带到一个孤立的沙岛上,看一看这个曾经写满了广州近代侵略史,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广州“世外桃源”的地方,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吸引力,能够成为广州一个5A景区。
没错,大家可能猜到了,这个地方就叫“拾翠洲”,也叫沙面。它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在1859年以前原是与六二三路相连的一块沙洲。
从黄沙地铁站出来,经过一座珠江溪流上的小桥,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又一座具有欧美风情的建筑。有人说,来沙面旅游,主要是在几条横直的街道上看建筑,除此以外,在沙面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你在来沙面之前,也和这些人有相同的想法,小编还是建议你,别把时间浪费在沙面了,你可以去广州塔,花城广场走走转转,可能会收获很多。但是更多的人,来沙面除了看建筑以外,他们还会在建筑的里面读着一些关于广州的史。
昔日的英法租界,也是广州一个近代史的缩影
沙面,名为“拾翠洲”,曾是广州“水上居民”的聚居地之一,在被英、法列强征用为租界前,沙面与陆地相连,还不是一个岛,沙面的命运之更迭和欧式建筑之林,都与英、法租界有关。
从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到,沙面与六二三路之间的小河就是人工挖掘出来的。
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1856年英,法在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广州的英、法联军想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个面对珠江白鹅潭,进可攻,退可利用船逃入珠江的有利地形,强迫清政府在在沙面人工开挖一条环绕小岛的河涌,让沙面与陆地分开,使它成为一个孤立的小岛。随后,英法各自占领沙面岛的西边和东边,并单独修建一座桥,与岛外的广州城区联络。并且规定沙面岛珠江面不允许中国船只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沙面岛已被美英法德日波兰葡萄牙等帝国列强,瓜分得体无完肤,他们以沙面中间的大街为主轴,也就是现在的沙面大街,横向分为一街,二街等8块。
沙面,一个被称为“广州世外桃源”的地方
如果你有时间,走在沙面的大街上,看到那些西欧风格的建筑,一用坐飞机和轮船,让你一秒就来到了欧洲。因为历史的原因,昔日的租界让沙面充满了异国风情,那些列强留下来的建筑,已然成为了沙面的一部分,它们安静地耸立在沙面岛之上,见证着沙面的历史变迁,而今它们已经改变了建筑功能成为了历史遗产,正向人们讲述这座城市、这个小岛的故事。
现在的沙面是国家5A级景区,除外地来旅游的游客外,还有很多广州本地摄影发烧友们的聚集地,更是很多新人拍婚纱照的好地方。
这里曾是渔民小艇聚居之地。沙面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周边交通
可坐地铁黄沙站F出口下,地铁文化公园站A出口下。
可坐公交1、9、57、123、188、208、209、217、219、236、270、297、538、552在六二三路站下,也可坐公交81、102.103.105、106、110、238、538在文化公园站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