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只剩最后30多天了!在最后阶段如何实现突破?夺回失分重灾区?如何调整复习计划,实现逆袭!下面颜老师来告诉你!家长记得抓紧转给孩子看!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享一个同学的真实经历,他在三个月内将成绩从400提高到600分。第二部分:为大家提供9科的具体复习计划!满满干货,千万别错过哦~

第一部分

都说二模结束意味着高考大局已定,5月就是练手感、磨洋工了。那是不是成绩不好的就别去想最后冲刺了呢?大错特错!!!多少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只要坚持,只要方法对!逆袭不在话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同学的经历,他在最后很短时间内将成绩从400提高到600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的吧~

▏第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制定战略

这一部分主要是说你需要对于你自己的各个学科排出优先级,然后便于时间上的分配。你需要知道,哪些是你提分相对容易的,哪些是比较困难的?每个学科中哪一部分是你的弱势?即你需要明白你的病症,然后针对性的解决?

以我本身为例:我对于自己的大策略是:先保住优势学科,稳步上升;再花大量时间补弱科。因为我怕我把弱科补上来了10分,结果别的学科掉了15分……

我的学科优先级是这样排的:理综>数学>英语>语文。理综优先级:物理>生物>化学。全部优先级是这样的:数学≥物理≥英语≥生物≥化学≥语文。(小编问:你的学科优先级是什么?)

所以各种作业下来时,前面四科我是必须做完的,一般把化学作业与语文作业放到最后,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没时间指的是到晚上10点30都没有做完,就停止做作业,我必须完成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当天各科老师讲的知识点与笔记完全理解、复习、记忆、背诵)。虽然我不怎么做化学与语文,但是化学与语文成绩是不会往下掉的。但是经常被化学老师抓住没做完作业,然后被揍了至少5次……

这是适合我的优先级,适合你自己的需要你自己去找。

▏第二步:严格执行 日常安排

1. 早读及以前

每天早上6:25左右起床洗漱,然后6:35去食堂吃饭,6:50到教室,这样就比早自习提前了20多分钟,马上开始记英语单词或句子(把语文与英语轮换着来,假设今天早读是语文,那提前来的这20多分钟就看英语;假设今天早读是英语,那这20多分钟就背语文:包括看字音字形、成语、背诵某些段落等)。

2. 听课注意事项(上课时间)

上课时,老师讲题或讲任何东西必须认真听,即无论你知不知道的都要听,知道的加深记忆,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你还可以适当的在脑海里拓展一下,与这个知识点有联系有差别的是哪个点??不知道的或比较模糊的先听懂,然后再记笔记,不要边讲听边记,这是非常蠢的。要是没有时间记,那就下课后找同学借一下笔记,写到自己相应的地方,在记这个过程中你又可以记忆一遍,再次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在我说一下为什么我要强调懂了仍然要听老师讲??为什么懂了,会了还是要加深记忆???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得最多的分!!嗯,你们可能会说:你说的不是废话吗?是的,但废话为什么是废话?因为它是正确的常识,所以大家认为其为废话!!

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得最多的分。那就是说你需要保证质量(做对题)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做题。而怎样才能达到既能保证正确又能缩短时间呢??答案就是尽可能对每一个知识点熟练、熟悉、记忆深刻,所以你需要抓住每一次加深记忆的机会,时间是及其宝贵的。

现在呈上我的四字真诀:懂→会→熟→快。

懂:指的是你需要完全懂那个知识点,那个题以及其涉及到的知识点。

会:指的是你能做出来,不会出错。

熟:指的是能对知识点以及相关题型做到熟练,把反应时间,做题时间大幅度缩减,但仍然能保证其正确。

快:指的是在熟的基础上,再次提升速度。即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做题时间再次大幅度缩减。

做到这样你才能在考试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得更多的分。所以上面说的,你懂了就足够了吗?会做就足够了吗?我做一道大题8分钟完成,你能15分钟完成,这在平时大家都会做,体现不出差距,一旦考试,瞬间甩你18条街。

所以我的准则是:

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的,就与没懂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你与别人一样没有得到分,会做又如何??分得到了吗?得到分的才叫做会做!!所以细分到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上,不能做到孰能生巧的地步就是不会,就是得不到分。而且熟真的能生巧,因为你对其及其熟练后,会发现一些小窍门,能大幅缩短做题时间。

所以再次强调,请珍惜每一次加深理解与记忆的机会,每一次都请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分秒必争的实力。

3. 中午放学到上课时间安排

中午放学后别忙着离开教室,请在教室呆20分钟左右,因为现在食堂等吃饭地方人很多。所以你需要充分利用这20分钟,你可以看英语或做几个题都可以。我一般是默写英语作文句子、句型等,有时也做点别的题。然后去吃饭,这下人少了,吃饭快。回寝室睡觉,别说你要去教室继续学习,在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下,你必须回寝室休息40分钟左右,因为下午和晚上还要继续战斗。中午的休息是为了保证下午高效率的学习。中午不休息,下午与晚上效率比较低,你至少会浪费3个小时的代价,以及听老师讲课都是迷迷糊糊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不仅放松了身体与大脑,而且学习效率更加高,学得更好。

极度注重效率、效率、效率,每个小时你充分利用了多少分钟?有多少分钟你是用心了的?你应该保证自己的效率至少在80%以上,即每一分钟都要有用,无论你是学习还是休息。然后注意休息、休息、休息,脑袋学疲劳了就停下来5—10分钟休息下,出去看看,吹吹风,换下思维,保证下一个45分钟高效。

我们来做个计算题:

高效=60分钟X85%=51分钟即头脑清晰下,可以保证高效。

头晕脑胀、精力不集中等低效=60分钟X50%=30分钟

这就是差距……

那就是说你一天学15个小时,还没有我学10个小时学得多学得好,而且我还比你玩得好。这就是为什么你看有些人比你玩得好,成绩还甩你18条街……是因为人家实际付出的有效时间比你多,得到的成果当然比你丰厚。

你反思下,虽然你看似很努力,但是你真的是在全力以赴吗?还是只是为了求得心安,仅此而已?还是自己感动自己,说我真的尽力了,不信你看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其实你是在浪费时间,最蠢的办法浪费时间,与其这样痛苦的浪费时间,还不如玩玩游戏,这不更爽吗???

所以请一定要做到高效!但是要做到高效是很累的,很消耗精力的,很消耗心力的。因为你要集中自己的精力于一处,坚持有效的学习,真的挺累的。

举个反例:

我们班有个特别努力的同学,每天学习时间比我多至少两个半小时,即其一天学15个小时左右,然而他的效率估计只有我的三分之二。这样折算下来,他一天的学习成果只有15*2/3=10小时,我比他每天多至少两个半小时。进去之前我们差不多,4个月后,我比他多至少50分,当然也有别的影响因素。但是我想说的是效率及其重要,当你头晕脑胀时别和我谈效率;当你神游太虚,想东想西时别和我谈效率;当你在YY时,别和我谈效率。

下午上课前早15分钟左右到教室,马上开始利用这15分钟,我一般还是看英语或者生物,加深记忆。这15分钟不仅是看书,而且其潜在的帮你调整状态,开始进入上课与学习状态。

4. 下面是下午上课。与上午一样,没有什么需要说的。

5. 下午放学后与中午放学后,都是一样的。

就是说晚走15分钟,早到10分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注意一定不要为了合群而早走晚到,在我tianchao帝国,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高考才是王道,一切都要为你的学习让步,至少目前对于你来说是这样的。

6. 晚自习安排。

先完成老师当天安排的作业,至少我自己的前四科优先完成。然后在晚上10点30前还有时间,那就完成化学,要是还有时间就完成语文。一旦到晚上10点30开始,我必须进入每日的复习状态,把当天老师讲的东西与笔记全部理解与记忆一遍(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点就背一遍(比如生物、化学、英语等有些需要记忆的)。这也是为了做到:懂→会→熟→快。

而且你每天不做这个复习,你的笔记做来干嘛??笔记做来就是要看的,要理解的,要背的。而不是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

假设前面4科都没做完怎么办??那就先完成每日复习,然后再来做,反正每日复习就是不能被打断。晚上11点30开始睡觉。

7. 然后对于周天放假的安排

建议疯狂的玩、玩、玩,放松、放松、放松,这样你下个星期 才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才不会学习疲劳,这样才能高效。

最后,请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感觉你的基础比较弱,建议多补一补基础,不懂的就去问老师,一直问,问同学,就是要把基本的东西搞明白。座位调整来挨着愿意帮忙的学霸,预定四五个御用学霸,不要总是问一个人,别人有自己的事儿需要做,多问老师,无论多么基础的多么蠢的问题都要问,不然考来了,你的分就没了,你的分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第三步:错题集

错题集记录的并不完完全全是错题,你要是认为错题集记的就是错题,那你就错了。错题集记录的是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些我容易犯错的类型题,一些解题的技巧,一些做题的心得与总结。错题集不要收集那些与你的实际水平不相符合的题,比如有些比较难的题(数学或物理大题最后一个问),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做记录。

有些题虽然你做对了还是很有必要收入错题集的,而且做错题集收录主要是在每天的复习时间,边做边加深记忆。别的时间段也可以。每次大考后,有些卷子是比较珍贵的,把珍贵的试卷或资料页与普通的试卷分开放。每次考试时复习的就是这些珍贵的试卷或资料以及错题集。

因为我的的理综与数学是有一定基础的,即结构都是构建好了的,所以你要我说下每科的学习方法,我只能说,我每天把老师说的全部搞懂,然后加深记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做题速度,然后加上合适的考试方法,理综就可以考260—270,数学120—130。

▏第四步:考试前如何复习

当然复习错题集、珍贵试卷与资料(前面已经说:把好的试卷与资料单独拿一个文件夹来放,普通试卷与资料再拿一个东西来放),还有时间就再看一看以前的一些别的试卷。然后记得定期扔没用的资料或试卷,把好的保留下来。

▏第五步:如何考试?

面对考试,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会的分尽可能的全部拿到。你可能会说:你TM又在说废话。嗯!是的,这就是正确的废话。但是你想过如何去做到这句话吗

想做到,那就请你先反思这几个问题:

1.你考试时针对每一科有一套考试时间划分表吗?懂得取舍吗?

2. 因为粗心大意读错题,看错选项等错误丢多少分?你算过吗?

3. 遇到脑袋卡壳了怎么办?

4. 如何解决考试中后期的疲劳症(即心里面对于考试做题的激情没了,有点松懈)

5. 最后10分钟遇到20分的题没做怎么办?

答1:你必须针对每一科都有一套时间分配表(需要你自己去试一试,找出最佳搭配),如数学的选择题用多少时间,填空题用多少时间,大题需要用多少时间,然后外加5—10分钟的可调控时间,以防意外出现,若超过这个红线就立即放弃,开始完成下面的题。

拿到试卷后,你需要学会取舍,即先删除不符合你水平的分数,比如数学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两问,倒数第二道大题的最后一问,选择题中最难的那一题等。即反正你花了时间也得不到分,你还不如把时间花到应该花的地方去,稳稳当当的把会的全部做好做对,这就是对你最有利的。

别的学科也一样(英语与语文除外),如物理的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两问,以及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直接放弃。把时间全部花在你能做的题上,把你能做的做对,争取做120分的题就能得110分。

最需要注意的是理综的时间分配,我来说下我以前的时间分配:我是先做选择题(因为我们的选择题是合在一起的21道题),选择题分比较高,5分一个,错一个好肉疼的,所以我选择题做得比较慢,总计35—4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不会错,或者错半个物理题。

然后做生物后面的题30—35分钟左右,然后物理后面的题50—55分钟左右,然后化学后面的题是30分钟左右(然后化学计算纯度之类的有各种小坑的题直接不做)。

理综一般我会删除15分的题,做285分的题,得分一般为265分。即保证质量,做得再多没有质量也没卵用。

答2:读题,特别是选择或填空题必须极度集中精力,认真慢读。你必须养成一个习惯,即是读题划出题中关键词,划出选项中的关键词,划出大题中的题干中的关键词。因为这可以极大的降低你审题失误的概率,这样就可以做到,会一题就能做对一题,可以提升你的分数。

答3:遇到难题或脑袋卡住了(如数学选择题中突遇7题为难题或卡住了),5分钟之类找不到头绪或心烦的,直接放弃,跳过,直接进入下面一题,不要回头,往下做。但要标记好,回头有时间再来解决,记得回来哦!!

答4:考试考到中后期容易出现心理放松的疲劳现象,没有考试开始时的冲劲了。

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试卷上写上班上竞争对手的名字,写上要考的大学的名字,时刻提醒自己,顺便用圆规扎一下自己的大腿,要用力哦!!!不然没什么效果,至少你要感到挺疼的……然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答5:最后10分钟,我还有20分左右的题没做怎么办??首先要镇静(你想一下,你不镇静你会做得更加的差,只有镇静下来才能得到最多的分),然后果断扔掉其中10分,一心一意的做好另外10分,保证质量,做对,得到分。若还有时间就返回来再选择3分来做……

第二部分

▏语文:做到书写规范、思路规范

1. 把握好时间的节奏

高考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的原则是一分钟的一分。在考场上,学生内心要有一个时间的谱系,90分钟做完前面五道大题,给作文留下大约50分钟时间,从容写作。最后十分钟,全面检查。

2. 调整好内心的节奏

人在放松的状态里会从文本和题干中捕捉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心平静能更好地调动现有的知识储备,写出更合理、更完善的答案。心若静了,状态就好了,分数就高了,好运就来了。

3. 处理好答题的节奏

主要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指的是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学生答题的误区是读完文本,直接答题。答题的方式是回读文本,找到区间,比较筛选。这个答法,没有错。只是中间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咀嚼文本。中间,指的是诗歌鉴赏。结尾,指的是作文。

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注意三点:提炼材料;明确任务;基于思维需要而运用材料。没有思维,堆砌材料,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下高考的要求。所以,学生要在提升思维品质上下功夫。

另外,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一点四面”,学生要在素材上有所准备。

▏数学:数学别再抠难题要回归基础

1. 扎实的基础:表面理解是书本上基本的概念、定理及运算。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要有广度,要从基本原理出发,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原理的网络,包括一些重要的结论都需要考生更好的梳理。

2. 熟练的技法:对于典型的题目,应该有成型的、稳妥的、通用的解题模式和方法,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争取在考试中赢得更多的时间。

3. 灵活的思维:在考前这些天时间里,并不是代表已经定型了,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感悟、理解和挖掘的。比如一个题目可以从数形的角度以及分类讨论等多种方式来理解;对一题多解这种典型问题要重新挖掘,加强我们对题目思维层面的拓展。

4. 稳定的心态:大家面对的信息很多,我们需要充分的了解自己,充分了解高考通常的规律,不能过分着急,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才能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英语:反复演练历年高考真题

1. 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不要漫无目的地单打独斗,这是复习大忌。有效利用在校时间找老师指点,解决在家无法解决的困惑。

2. 高考英语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偏、难、怪题出现的几率很小,可以反复演练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高考的思路。

3. 每天复习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应试”感觉。

4.不要盲目地做题,有效把握各个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阅读理解,一定要从文章的角度出发,切莫夹杂过多的个人观点。

②完形填空,同样要注重上下文,注意全文的情节和逻辑线索。

③写作,虽然只有100词左右,也要把握文章的基调,确定正确的人称、时态;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衔接,使文章结构清晰、完整;同时注意长短句结合,避免重复使用相同词语、句式。另外,卷面要整洁,尽量避免勾抹,避免犯低级错误。

5. 区别对待考纲中的3500词,过好单词关。再大批量地死记硬背所有单词,收效甚微。所以,要精准地把握高频词和短语的含义,对于涉及到词形变化的词要准确掌握各个词性的拼写,特殊变化的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也要掌握。

①词汇天天见:考纲词汇个个击破,重点词汇(动词,形容词,名词)重点加强,包括搭配用法、各词类转换及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等。

②语法主干化:语法复习要重基础、看主干,如时态,非谓语,各复合句,特别是复合句中连词的使用、意义。

③阅读天天做:得阅读者得天下。坚持在考前每天做2篇阅读,以语篇为突破口,每天补充新语篇。阅读题材多关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意识,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等方面。注重在语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④写作看例文:作文要求内容的完整性,文章组织的连贯性,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多样性及语言的准确性。剩下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多看看近年全国I、II卷的写作例文,把控文脉,提升能力。

⑤重温错题本:这一阶段是查缺补漏的阶段,重温错题本会纠正平时知识的短板,事半功倍。

▏政治:可能再次出现计算型、函数图像型选择题

在复习时尽可能把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内容和逻辑上的联系构建成关系密切的网络,即知识集成块。强化记忆知识脉络,达到涉及一点便能联想起整个知识网络的目的。

选择题虽然题量少,但分值高、风险大。政治12道选择题,大约用时10~15分钟。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计算型、函数图像型选择题。关注2017/2018年高考的重大时政热点素材。

1. 回归教材,抓好基础。

2. 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迅速提升应试能力

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在命题选材、思维考察、选项设置、设问限制、答案生成方面存在很大落差。建议考生在最短时间内抢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选择题有相对固定的知识陷阱和特定词汇。这些技巧性手段都需要考生在真题训练中提升应考能力,模拟试题不能提供这种训练背景。

3. 用好时事,活化知识体系

紧跟时事是文科综合科目尤其是政治科的鲜明特色。某些知识点会因为时事政治而成为当年的命题热点。当然对时事政治不能采取一网打尽的方式,要抓住重点时事编制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回归时事政治最本质、最适合考察的角度。

▏历史:选择题分数增加得分率低

历史学科冲刺备考阶段应注意不再纠结于细节知识点的掌握,而应该注重从整体的知识框架方面,从阶段特点、规律方面复习,同时重视解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训练。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前最后冲刺要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要挖掘历史地图、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

第二、要建立知识的宏观体系,梳理知识的发展线索,把握历史规律,如从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等方面建立知识体系并提炼历史规律。

第三、要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尤其是中外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四、要注意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热点、中外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热点和重大社会热点。

第五、有效适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要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以此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技巧。要认真做高考真题,这一时期应做高考全国文综卷,分析高考题考查的知识、方法、能力的要求等;同时必须要进行限时训练提升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第六、注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避免思维定势。历史学科的试题考查角度灵活,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这一阶段, 学生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针对题型必定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训练, 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势的误区。

要记住在面对高考试卷时, 若出现你未见的题型,问法,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 只要本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一定能迎刃而解。

▏地理:回归教材,重双基、抓住干

1.回归教材,重双基、抓住干。

2. 强化审题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以近5年高考所用试卷试题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综合题,一定要认真琢磨图文中隐藏的信息,将其与已有知识模板结合起来,完成相应的表述。

3. 强调地理理论的灵活应用。必修三册教材主要介绍了整体性理论、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该三种理论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石,绝大多数的高考试题可以调用这三种理论加以作答,所以一定把这些内容弄懂、弄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4. 关注对地理核心能力的考查。地理核心能力包括综合思维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中地理实践能力包括地理考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验。

5. 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

6. 适当关注命题形式的变化。

7. 注意答题规范、地理术语的使用。重要的写在前面,分点说明。字迹要清晰,术语运用合理。

▏物理:做过的错题要动手重做

1. 加强基础,回归教材。

2. 按计划复习笔记,做过的错题、典型题不要只看,要动手做,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律、按部就班,制定好计划,稳步推进。

①关注已做过的错题,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

②建议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

③研究近三年来高考试题,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专项训练,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3. 专项填空题知识点:磁场、电磁感应、实验(力学、电学)、电场、机械能、运动、受力问题。具体问题例如:图象,极值;功有哪些类型;机械能守恒有几种典型题;磁场有几种类型;确定圆心。

4. 规范做题、限时做题。

▏化学:回归教材专项训练

1. 回归教材

一方面: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回归教材要重点关注教材中的实验。

2. 关注以前的错题、做一些针对自己薄弱环节的专项训练

把平时练习中的错题收集起来,重新审视。另外还要重视教师上课中特别强调的试题、易错的考察方面,例如图表分析、计算、实验分析等都是大家容易丢分的地方,重新审视错题和答案。一方面分析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的答题思路,另一方面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点的一种梳理。

此外,高考化学特别重视图表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信息读取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考查,所以在备考中应对这些能力做专项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技巧,对高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高考得分能力。

3. 建议适当做一些模拟训练

适当做考前训练,特别是高考仿真训练,一方面是对考试内容的复习,总结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就是掌握自己答题的节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比如说化学学科的答题时间不应少于40分钟,不多于50分钟。对于理科综合试题来说,建议针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策略性答题,提高试卷整体分数。

▏生物:重点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三

一是 “看教材” :结合《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查缺补漏。要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看。

二是 “看高考原题” :看高考试题是如何体现《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的,同时也要研究高考试题的答案,看高考试题的答案是如何简洁准确呈现的。

三是 “看自己的错题” :看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弄清知识点,以便高考时不再错。

四是 “调整心态” :沉着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限时模拟训练”,做到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加油吧!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标明来源。

戳“

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