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中医传承人杨志华 编辑:国际摄影师李恋 作者:曲艺郎中康荣会 谈及饮茶,自然不得不提到四川,“川人爱茶”这几乎是世人皆知,三五好友,茶馆围坐,或聊至兴起,或眯眼独处,手捧一副盖碗,一坐一品就是大半天,好一个“闲”字当头。而提到四川,不得不提及峨眉山,唐朝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其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便是佛门净地。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三千余年。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 公元845年间,峨眉茶道由峨眉山昌福禅师(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峨眉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传统认识为标准定论。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唐朝李善所著的《文选注》中记载:“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改名万年寺)后绝顶产一种茶,味佳而色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宋代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列眉州为产茶州县。宋代陆游有诗赞峨眉茶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峨眉山上有一宝茶竹叶青,就是在总结峨眉山万年寺僧人长期栽培、制茶技术基础上,结合峨眉雪芽、峨眉白芽等峨眉传统茶的基础发展而成的。竹叶青茶采自明前,其外形润且紧细均整,扁平光滑,呈竹叶型,一旗一枪,煞是精致,茶汤黄绿明亮,带栗香,滋味鲜醇高爽,经久耐泡。

据报道,1964年4月20日陈毅陪同周总理出访亚非后,忙里偷闲,与乔冠华、黄镇等同志度假峨眉山,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竹叶青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 ”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 ”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一时间竹叶青茶声名大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