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和张无忌是金庸小说中人气最高的两名主角。两人都有不俗的武功造诣,一个在神雕侠侣的世界中少有敌手。一个在倚天屠龙记的江湖中独霸魁首。那么巅峰期的两个人如果遭遇,谁更厉害一些?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能够抵得过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吗? 比较两人的高低,先看武学天赋。杨过的武学天赋惊人,小时候看郭靖示范拳脚,只一眼就学到了其中的关键。在投身古墓派之后,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玉女心经的精髓,和小龙女一同施展玉女素心剑法,就能压制住金轮法王。 后来断了一条手臂,修炼独孤求败的剑法,确切的说是修炼独孤求败的练剑之法,明白了大巧不工的精义。后来在海潮中专心练剑,达到了木剑的巅峰层次,再后来创出了迥异于寻常武功的黯然销魂掌。 杨过的这套黯然销魂掌,汇集了之前他学过的各种武学,如西毒的逆转经脉、九阴真经的一部分、东邪的掌法指法、北丐的打狗棒法等等,这门武功不以招法变化著称,讲究的是后发制人。在觉远大师带着张君宝追索经书时,听觉远大师指导张君宝运气使拳,大受震撼。 觉远大师所说的后发制人,先发者制于人,其实就是黯然销魂掌的根本所在。只是杨过在编创这套掌法时,于这层道理理解得并不是特别深。或者说在听闻觉远大师讲解拳经之前,他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模模糊糊领悟到这一点,并不是很明晰。 这就是杨过为什么必须依靠悲苦心境才能发挥掌法威力的原因。他苦等小龙女十六年,一直等不到,心中忧急悲苦。正如黯然销魂掌的招式名称一样,形销骨立,呆若木鸡,行尸走肉,徘徊空谷,面无人色等等。因为这样的心情,所以了无生念,所以不强行出招,不抢攻,面对对手的攻击,近乎于随意出手。无可无不可,无功就无功。 杨过为救郭襄,与金轮法王最后一战。因为与小龙女十六年后重逢,心中喜悦,再没有了以前的悲苦心绪,所以这套掌法就显不出精妙之处。固然能够压制金轮法王,却不能短时间内取胜。 直到陷入绝境,眼看必死,心境发生转变,重新回归到苦等小龙女的那个阶段。转眼就死,万事成空,身死之前先心死。这样的心境下,已经不再强行与金轮法王拼高低,由抢攻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不注重招式变化,不在意招式威力,就这么随手发招,结果一击即中。 直白地说,黯然销魂下的杨过,出手全没了匠气,看似消极,实则含了“后发制人”的至妙拳理。金轮虽有龙象大力,但在化为风的杨过面前,绝没有取胜的机会。 周伯通和杨过在百花谷中交手时,周伯通占据上风。直到杨过使出黯然销魂掌,才与周伯通斗了一个旗鼓相当。周伯通爱武成痴,一心想要学到这套掌法,却怎么也学不会。他发现这套武功大违武术之理,看上去根本行不通。 周伯通有这样的想法丝毫不奇怪,要知道在射雕英雄传的世界中,九阴真经是天下武学总纲,讲究的是先发制人。郭靖是如此,东西西毒北丐等人都是如此。出手就抢攻,这也符合一般人的认知。动手打架,自然是先下手为强。然而黯然销魂掌不是这样,是后发制人,走的是九阳神功的路子,这就难怪周伯通理解不了。 相信杨过在听过觉远大师的那番话之后,会对黯然销魂掌有更深入地理解。再施展黯然销魂掌时,不需要特殊心境就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张无忌主修的是九阳神功,这与杨过后期的路子相符。同时身兼乾坤大挪移以及太极拳两大绝学。事实上这三门武功有相通之处。都讲究后发制人,注重劲力的调转运用,这种法门在张三丰的太极拳中有极致体现。

杨过若与张无忌交手,短时间内一定不分胜负。胜负手在于谁会抢攻。谁抢攻就会落入对方彀中,会被对方的反击击败。考虑到两人的性格,张无忌是温吞水的性子,极有耐心。杨过则生性激烈,即便领悟了最上乘的武学道理,性格是不会变的,所以一定会抢攻,最终会输给张无忌。

相关文章